新疆生地所干旱区矿区修复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3-08-28 08:56:45 浏览:220次

       我国干旱区属于矿产资源丰富的生态脆弱区,自然条件普遍恶劣、多属荒漠戈壁、严重干旱缺水、生态极为脆弱。长期以来,大规模采矿扰动与干旱脆弱生态环境的空间耦合所导致的土地退化问题较为严峻。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海量团队在阿尔泰山两河源和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废弃矿区开展生态恢复工程。该团队在综合分析采矿情况及其生态影响以及矿区生态修复的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干旱区矿区修复面临的生态恢复目标不明确、生态用水量不足、乡土植物选择不合理、土地退化严重、恢复面积广等挑战,提出了符合干旱区矿区修复的微观地形重建措施。同时,该研究通过恢复试验验证上述措施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重新分配有限的降水资源(尤其是雪),并使土壤水分和养分由地表径流携带并收集在洼地中,以调节土壤入渗和供水,从而实现节水和非灌溉植被的恢复。

相关研究成果以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ing areas in the arid region of China: Challenge, capability and reconsideration为题,发表在《生态指标》(Ecological Indicators)上。研究工作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综合整治中心委托项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消息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010-62579648

电话:010-62579648 邮箱:yuwenping666@163.com
注册地址:北京市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694室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3号中科科仪1号楼509室
实验基地:北京市房山区燕山东风街道岗北路2号院56号楼
北京中科纯金科技有限公司 © 2022-2023 京ICP备2022016013号-1

京公网11010802040045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