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所等在15万年西风-季风协同作用研究中取得进展
探讨中纬度西风和东亚季风的演变以及相互作用,对于剖析亚洲气候动态至关重要。目前,西风区的研究聚焦于全新世以来,而全新世气候特征与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之下,西风区长尺度记录较为缺乏,导致冰期-间冰期到千年尺度上西风与季风的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气候变化团队联合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教授Jef Vandenberghe等,基于新疆伊犁盆地和黄土高原临夏盆地两个高沉积速率黄土钻孔,通过粒度和有机质指标重建了15万年来西风-季风演化历史(图1)。
研究表明,东亚冬季风和西风在冰期-间冰期以及岁差尺度上均呈现同步变化的特征。两个地区的湿度变化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一致,在岁差尺度则存在一定的错位相。交叉谱结果显示,西风区的湿度变化在MIS5时期滞后于东亚季风区约2千年。千年尺度上,西风区和东亚季风区的风力和湿度变化均与北大西洋冷事件密切相关。研究基于TraCE-21 ka模拟结果发现,冰盖、日射和高纬淡水注入分别在冰期-间冰期、岁差和千年尺度共同影响西风区和季风区气候变化。
该工作从冰期-间冰期、岁差和千年三个尺度研究了西风-季风演化历史。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第四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上。研究工作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支持。
消息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