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所等在保护性耕作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3-09-22 08:58:16 浏览:292次

       保护性耕作是缓解气候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N2O)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缺乏保护性耕作下土壤性质、气候因素与农田土壤N2O排放之间的联系,而这些因素可能是造成保护性耕作措施N2O排放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并确定了影响N2O排放的重要预测因子。研究表明,免耕/少耕使N2O排放显著降低11%,且这一效应在潮湿气候和土壤有机碳含量<20g kg-1的土壤中更加明显(图1)。作物覆盖和多样化的作物轮作对土壤N2O排放产生了不同影响(图1)。在中性土壤以及土壤碳(~20g kg-1)氮(~3g kg-1)含量中等的土壤中,覆盖作物更利于减少土壤N2O排放。在温带和中碱性土壤中,多样化的轮作往往会增加N2O排放。上述研究提供了全面的预测框架,以了解采用各种保护性农业措施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条件。该研究有潜力为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数据与理论的支持。

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role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practices in mitigating N2O emissions: A meta-analysis为题,发表在《可持续发展农业》(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上。该研究由地球环境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丹麦奥胡斯大学合作完成。

 

消息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010-62579648

电话:010-62579648 邮箱:yuwenping666@163.com
注册地址:北京市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694室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3号中科科仪1号楼509室
实验基地:北京市房山区燕山东风街道岗北路2号院56号楼
北京中科纯金科技有限公司 © 2022-2023 京ICP备2022016013号-1

京公网11010802040045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