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消期约500年植被揭示气候周期的时空规律

发布时间:2023-09-26 09:18:30 浏览:213次

       在末次冰消期(距今约1.9-1.1万年),东亚季风区的植被和气候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变化:在轨道尺度长期变暖趋势上,陆地生态环境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进一步奠定了东亚季风区现今的气候环境格局;同时,出现了多次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导致植被和气候在短短几百年内急剧变化。

现今的全球气候格局,是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过程叠加而形成的。末次冰消期除了轨道长期趋势和千年尺度突变事件外,是否存在百年尺度植被和气候周期,驱动机制如何,一直缺乏高分辨率、精确定年的地质证据来回答这些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德克、研究员储国强、研究员吕厚远等,联合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沈才明、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孙青,利用我国东北吉林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精确定年、约29年分辨率的孢粉记录开展系统研究。该工作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小波变换、谱分析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发现末次冰消期除轨道长期趋势和千年尺度突变事件外,还存在约500年的植被和季风周期变化(图1),即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草原植被存在跷跷板式的反向变化模式,反映了东亚季风的暖湿和冷干相位变化过程。暖湿相位极值期分别对应:距今~19.45、~19.05、~18.45、~17.85、~17.50、~17.10、 ~16.60、~15.85、~15.05、~14.45、~14.05、~13.60、~13.10、~12.60、~12.35、~11.90、~11.60 和 ~11.10千年前。研究显示:轨道长期趋势和千年尺度突变事件的贡献率为50%-75%;约500年周期的贡献率为6%-13%,是叠加在轨道长期趋势和千年尺度突变事件之上的。

研究通过与东亚石笋和赤道西太平洋海温记录对比发现,约500年周期可能与赤道太平洋百年尺度的海温异常,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频率有关(图2)。当赤道西太高温异常(拉尼娜态)时,西太副高向西北移动,夏季风增强,雨带向东亚大陆西北移动,使北方地区变得更加温和湿润,适合温带落叶阔叶林生长;当赤道西太低温异常(厄尔尼诺态)时,西太副高向东南移动,夏季风减弱,雨带向东亚大陆东南移动,使北方地区变得更加寒冷干燥,适合针叶林和草原植被生长。这表明末次冰消期约500年的东亚植被和季风周期是低纬热带海汽耦合过程的结果,可调控我国北方旱涝和植被格局的变化(图3)。

该研究首次发现在末次冰消期存在约500年的植被和气候周期,反映了东亚季风与低纬热带海汽耦合过程存在密切联系。这是该团队利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全新世百年尺度周期性古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延续性成果。上述研究对于探索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的规律以及评估未来的气候演变对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的支持。

 

消息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010-62579648

电话:010-62579648 邮箱:yuwenping666@163.com
注册地址:北京市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694室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3号中科科仪1号楼509室
实验基地:北京市房山区燕山东风街道岗北路2号院56号楼
北京中科纯金科技有限公司 © 2022-2023 京ICP备2022016013号-1

京公网11010802040045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