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所在云南发现最原始的铰齿鱼类

发布时间:2023-10-23 08:52:40 浏览:219次

       一种长梭形小鱼,次圆形尾,全身布满乌黑发亮的方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三叠世(约2.44亿年前)海相地层发现一种新的古鱼类,并命名为圆尾滇东鱼。它代表了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铰齿鱼类,为揭示雀鳝鱼类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10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林奈动物学报》上。 

现生的雀鳝鱼类生活于北美的淡水环境,属于大型的肉食性鱼类,成年体长可达3米。早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雀鳝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绝灭,雀鳝却存活至今。雀鳝能成为“活化石”的原因在于:它全身长有一层异常坚硬的菱形鱼鳞,可以防御敌害;雀鳝鱼卵有剧毒,不可食用,使后代的生存得到保障。此外,雀鳝鱼鳔还具有呼吸的功能。当水中缺氧时,雀鳝可以游到水的表面进行呼吸。分类学上,雀鳝及其祖先类型(如半椎鱼目和拱鱼目)统称为铰齿鱼类,构成辐鳍鱼亚纲中新鳍鱼类的三大主要类群之一。铰齿鱼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古脊椎所中生代鱼类研究团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该团队的研究表明,铰齿鱼类的起源时间比恐龙早。恐龙最早出现在晚三叠世,而最古老的铰齿鱼类在我国中三叠世早期的罗平生物群中便已出现,以拱鱼目和新发现的圆尾滇东鱼为代表。 

新命名的圆尾滇东鱼化石共有13块,是科研人员在2008年以来的罗平野外工作中发现的。圆尾滇东鱼代表罗平生物群中体型最小的铰齿鱼类,最大个体全长只有5厘米。年代地层学研究确定罗平生物群年代距今约2.44亿年,因此圆尾滇东鱼代表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铰齿鱼类之一。此前在罗平生物群发现的铰齿鱼类均可以归入拱鱼目,但圆尾滇东鱼的独特骨骼形态特征区别于拱鱼目鱼类。在详细的骨骼形态学研究基础上,科研人员将圆尾滇东鱼纳入大尺度的分支分析。研究显示,圆尾滇东鱼位于铰齿鱼类的最底部。圆尾滇东鱼比此前发现的拱鱼目及欧美所有铰齿鱼类均要原始,代表了现生雀鳝鱼类这一演化支系最原始的祖先类型。通俗的说,古脊椎所逮到天下第一条雀鳝鱼类。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曲靖师范学院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消息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010-62579648

电话:010-62579648 邮箱:yuwenping666@163.com
注册地址:北京市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694室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3号中科科仪1号楼509室
实验基地:北京市房山区燕山东风街道岗北路2号院56号楼
北京中科纯金科技有限公司 © 2022-2023 京ICP备2022016013号-1

京公网11010802040045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