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化物所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获进展

发布时间:2023-04-11 08:36:22 浏览:299次

   二氧化碳(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也是自然界中重要的C1资源。实现CO2到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增值转化、变废为宝,是当前CO2化学转化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清洁还原剂氢气(H2)存在下,CO2和胺类化合物还原耦合制备甲酰胺是当前CO2值化利用的重要途经之一。然而,现有的催化体系主要使用均相和多相贵金属催化剂,对脂肪族伯胺和CO2/H2还原耦合制备甲酰胺具有高活性的非贵金属多相催化剂尚未见报道。 

  已有报道表明,在胺和CO2/H2还原耦合制备甲酰胺的反应中,甲酸(HCOOH)是重要的反应中间体。而甲酰胺产物过度加氢为甲基胺是导致产物选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选择性还原CO2HCOOH、且有效抑制甲酰胺产物的进一步加氢是高选择性合成甲酰胺产物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崔新江和德国莱布尼茨催化研究所博士Jabor Rabeah合作,通过精细调控还原温度构筑出对CO2加氢制HCOOH具有高活性,同时能有效促进甲酰胺产物脱附的双功能Cu2O/Cu界面位点,实现了脂肪族伯胺CO2/H2应制备甲酰胺(图1)。 

  由于Cu2O/Cu面位点在反应过程中不稳定,易团聚形成大尺寸的铜纳米颗粒。通过高分散Cu2O/Cu面位点于Al2O3表面,能有效稳定Cu2O/Cu面位点,形成更高活性的CuAlOx催化剂活性最好的CuAlOx-350-3h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与已报道的贵金属催化体系相当甚至更好;良好的底物范围,脂肪族胺、苄基胺、伯胺、仲胺、不饱和胺甚至手性胺都能有效转化为相应的甲酰胺;稳定的活性结构,能连续使用6次而活性基本不变。迄今为止,该研究是报道的第一例对脂肪族伯胺和CO2/H2制备甲酰胺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的非贵金属多相催化剂。 

  多种原位和非原位催化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活性催化剂CuOx-250-1hCuAlOx-350-3h均含有Cu2O/Cu界面位点(图2),因而推测Cu2O/Cu界面位点的形成应该是催化剂高活性的原因。此外,研究还发现催化剂表面CuI/Cu0比例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大,在已筛选的催化剂中,CuI/Cu0比例为1.60时催化活性最佳。 

  进一步DFT计算表明,Cu2O/Cu界面位点的氧原子(Ointer)能够在反应过程中形成OinterH,从而有效降低反应中间体HCOOH形成的反应能垒,且质子化后的Cu2O/Cu界面位点有助于甲酰胺产物的脱附(图3)。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反应优先通过甲酸甲酯(HCOOMe)路径形成甲酰胺,即CO2H2反应生成HCOOHHCOOH与溶剂甲醇(MeOH)反应迅速转化为HCOOMeHCOOMe与胺反应生成甲酰胺。基于此,该工作首次阐明了界面氧位点对胺和CO2/H2还原耦合制备甲酰胺反应的影响。 

  相关研究成果以Tailoring Active Cu2O/Copper Interface Sites for N-Formylation of Aliphatic Primary Amines with CO2/H2为题,在线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兰州化物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图1.Cu2O/Cu界面位点催化的脂肪族伯胺和CO2/H2的还原胺化反应 

图2.催化剂CuOxa-fCuAlOx-350-3hg-j的结构表征以及表面CuI/Cu0比例对催化活性的影响k 

  图3.CO2Cu(111)(红线Cu2O/Cu(111)(蓝线表面上加氢到HCOOH的能量变化以及DMFCu2O/Cu(111)界面位点上氧原子质子化前AB的脱附性能研究 

消息来源:中科院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010-62579648

电话:010-62579648 邮箱:yuwenping666@163.com
注册地址:北京市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694室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3号中科科仪1号楼509室
实验基地:北京市房山区燕山东风街道岗北路2号院56号楼
北京中科纯金科技有限公司 © 2022-2023 京ICP备2022016013号-1

京公网11010802040045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