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在单颗粒纳米腔中最终近场增强极限探测方面获进展

发布时间:2023-04-18 10:05:38 浏览:256次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良保课题组在单颗粒纳米腔中最终近场增强极限的探测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当期封面,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 

  杨良保团队致力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检测方法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由于SERS检测技术强烈依赖等离子体场强,在不断创新和发展SERS检测技术过程中,研究发现纳米尺度下的近场强度分布不均在此研究基础上,该团队一直在追求使用相邻金属纳米间隙来实现更大的电磁增强以促进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然而,纳米间隙的减小会造成量子隧穿效应的出现,这对SERS检测来说是不利的。因此,关于主动控制电子隧穿量子效应的研究颇为重要 

  鉴于此,杨良保课题组利用单层h-BN形成的高隧穿势垒主动阻断电子隧穿效应,通过探测单颗粒纳米腔中h-BN本征SERS强度定量探测经典框架内最终的近场增强极限(图2)。该研究通过热电子隧穿量子计算以及层数依赖的散射光谱实验等,均证明了单层h-BN阻挡了电子隧穿。研究通过SEM-SERS区域成像获得的最大SERS增强因子,将这些实验结果与经典电磁模型与量子校正模型获得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了经典电磁模型确实较好地符合实验数据,实现了经典框架内最终的近场增强极限的探测(图2。该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剖析等离子体增强中的量子力学效应等,量子等离子体学和纳米隙光动力学提供了重要指导。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科研仪器装备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的支持。

消息来源:中科院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010-62579648

电话:010-62579648 邮箱:yuwenping666@163.com
注册地址:北京市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694室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3号中科科仪1号楼509室
实验基地:北京市房山区燕山东风街道岗北路2号院56号楼
北京中科纯金科技有限公司 © 2022-2023 京ICP备2022016013号-1

京公网11010802040045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