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索”精确测量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高能辐射能谱2023/11/16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正式发布了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编号GRB221009A)的高能伽马辐射精确能谱,该结果挑战了传统的伽马暴余辉标准辐射模型,揭示出宇宙背景光在红外波段强度低于预期。同时,该能谱为检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适用范围、探索暗物质候选粒子——轴子等新物理研究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结果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杂志上发表,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拉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过去千年“亚洲水塔”对东南亚文明演化的影响2023/11/16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亚洲众多跨境大河的发源地,影响了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过去40年,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径流量输出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准确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水资源变化,科学研判未来河流径流量变化趋势,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与前提。然而,青藏高原气候和地形条件极其复杂,各种观测和模型模拟结果在这一区域不确定性较大,制约了相关研究。此外,多数亚洲水资源研究多关注水资源本身变化,缺乏对亚洲高山区水文过程对流域文明演化影响的刻画。因此,亟需查看详情
- 深海珊瑚研究揭示末次冰消期南极冰盖冰下融水释放过程2023/11/16地质记录表明南极冰盖在末次冰消期(约1.8-1.1万年前)曾存在几次快速的退缩过程,可能与冰下融水排放导致的冰盖失稳有关。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地质证据,冰下融水排放与南极冰盖快速退缩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涛,联合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和南京大学,利用南大洋德雷克海峡的深海珊瑚样品,获得了末次冰消期以来高分辨率南大洋中层海水铀同位素演化记录,进而揭示了冰下融水的释放与冰盖退缩、海平面上升之间的直接联系,为预测未来南极冰盖可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参...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焦亡细胞线粒体损伤新机制2023/11/16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刘星,联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udyLieberman、同济大学教授张鹏团队,在《免疫》(Immunity)上,发表了题为GasderminDpermeabilizationofmitochondrialinnerandoutermembranesacceleratesandenhancespyroptosis的封面文章。该研究首次揭示并报道了GSDMD介导线粒体损伤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阐明了其在细胞焦亡信号放大及增强机体抗感染/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作查看详情
- 气凝胶/二硒化铌超晶格材料实现电声子解耦2023/11/16自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原子层级别厚度的二维材料备受学界关注。与普通块体材料相比,剥离后的单层材料的电子和声子均呈现出完全的二维化行为特征,诱发了丰富多样的新奇物性。然而,二维材料多依赖于衬底的约束,而来自衬底的电子特别是声子的影响无法避免。同时,单层材料多不具备化学与环境稳定性。上述问题在普通块体材料中并不存在。因此,在块体材料中实现层间退耦合,诱导出本征二维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利于二维材料本征物性的研究和应用范围的拓展。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查看详情
- 心理所等揭示抑郁症患者反刍思维状态下的脑网络特征2023/11/16反刍思维(rumination)是指个体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负面事件的反复思考。反刍思维是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导致抑郁发作的风险因素和接受治疗后的重要残留症状,且易导致抑郁复发。为考查抑郁症患者在进行反刍思维时的脑网络特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苏州市广济医院,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手段开展了合作研究。该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在苏州市广济医院及周围社区招募了139名符合DSM-5有关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以及与之年龄、性别比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经过筛选后,共有45名抑郁症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纳入最终分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