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地理所等关于湖泊甲烷排放的研究获进展2023/11/10目前,温室气体甲烷(CH4)排放量提速增加,致使大气CH4浓度不断创新高。而减排首先需要确定不同系统的CH4排放量及其贡献。大气CH4排放源分为人为源(煤炭和垃圾填埋等)和自然源(湖泊湿地等)。其中,湖泊湿地等水域贡献了全球超过一半的CH4排放量。同时,水域CH4排放对温度敏感。全球变暖正在形成一种反馈机制,导致更多CH4释放。因此,准确评估水域系统CH4排放量,对剖析CH4排放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至关重要。湖泊虽小却排放大量CH4,可贡献水域生态系统70的CH4排放量。然而,湖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复杂,基于查看详情
- 合肥研究院登基于并联平板异质结策略构筑高效Sb2S3太阳电池2023/11/10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命泰团队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陈俊伟,在新型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提出了并联平板异质结(PPHJ)太阳电池策略,并创造了Sb2S3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8.32)。当前,太阳电池大规模应用的瓶颈在于缺乏低成本、高效且稳定的光电转换材料体系和器件。人们通常将两个独立工作的平板异质结(PHJ)器件进行串联来制备高效太阳电池。然而,现行串联电池中,上下两个次级电池间需插入透明的载流子复合层进行连接,增加了材料选择和器件制备的复杂性。&en查看详情
- 化学所聚合物导热材料研究获进展2023/11/10随着电子元器件日趋高复合、高频率和高功率化,电子设备易出现局部过热问题,影响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具有轻质、柔性、耐腐蚀、易成型加工等优点,常用作电子元器件热管理的界面和封装材料。然而,聚合物基体通常热导率低、耐温性差且易燃;同时,导热填料存在均匀分散困难、增加复合材料密度和显著影响机械性能等问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赵宁课题组在本征高导热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具有优异的机械、耐热、阻燃和耐溶...查看详情
- 古脊椎所等发现最早的恐龙蛋为革质蛋2023/11/09恐龙生殖生物学特征的宏演化是备受关注但争议不断的领域。过去几十年来,一些保存状态良好的蛋窝与成体关联标本提高了古生物学家对这一领域的认知。然而,由于化石证据稀缺以及缺乏大尺度的定量分析,关于生殖特征宏演化模式的研究有限,尤其是白垩纪之前的演化历史。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发现于贵州省的早侏罗世蜥脚形类恐龙新属种。新标本包含三个成年个体和五窝蛋化石,代表了世界上最早的蛋窝与成体关联保存的化石记录。结合分层贝叶斯模型、隐形马尔可夫链等定量方法,该研究显示了最早的恐龙蛋为革质蛋,且在非鸟恐龙向鸟类演化...查看详情
- 化学所等在构建人工细胞有序网络领域取得进展2023/11/09自下而上构建人工细胞能够帮助探索生命起源,并在研究多细胞体系或无膜细胞器体系的信号传导、蛋白表达以及分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乔燕课题组致力于人工细胞的构筑及其类细胞行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人工细胞有序网络是从简单细胞模型迈向人工组织的关键。常规方法是通过外部操控技术获取有序或随机的人工细胞网络,而基于人工细胞自身内部和界面性质介导自发组装成有序网络颇具挑战性。近日,乔燕课题组联合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林艺扬、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StephenMann...查看详情
- 全天候太阳光驱CO2资源化利用研究获进展2023/11/09发展CO2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为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机遇。CO2的资源化转化是典型的负熵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投入,因此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是较为理想的能源来源。地表太阳辐照强度受昼夜更替和天气影响,同时太阳光的供给与CO2的排放在时间上不同步,实现全天候后太阳光驱的CO2资源化是一大挑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空气净化新技术团队(AirPNT)联合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利用钨基纳米材料的变价电荷存储机制,设计了Pt-WO3新型催化剂,通过模拟光和作用,解耦了太阳光能吸收与CO2催化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