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植物园揭示红锥人工林随林龄固碳速率和碳储量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3-08-23 09:34:37 浏览:223次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和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于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固碳水平最高,因而森林被认为是封存大气碳和逆转或减缓当前全球变暖趋势的有效方法。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乡土树种。在过去,广东和广西的林业部门建立了红锥人工林作为恢复该地区植被的主要造林策略。然而,尚不清楚红锥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是如何随着森林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当前对我国南方红锥人工林长期固碳能力的相关研究颇为有限。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博士研究生李旭和博士后Luis Carlos Ramos Aguila在研究员刘菊秀的指导下,依托广东省龙眼洞林场,测量红锥人工林610152534年林龄的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发现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和红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随林龄稳步增加。610152534年林龄的红锥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29.1756.1885.60132.19157.79Mg ha-1;生态系统总碳库分别为68.11106.11136.13187.34226.14Mg ha-1。从6年到34年林龄的红锥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增加了440%,而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了232%。同时,6-1010-1515-2525-34年林龄间隔的固碳速率分别为675.28588.35465.98284.39g m2 year-1。研究表明,尽管红锥人工林随林龄的固碳速率降低,但活生物量碳和土壤碳仍在继续积累。该研究揭示了红锥人工林植物和土壤随林龄的固碳潜力,为华南地区人工林恢复和固碳能力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Carbon storage capacity of Castanopsis hystrix plantations at different stand–ages in South China为题,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的支持。

消息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010-62579648

电话:010-62579648 邮箱:yuwenping666@163.com
注册地址:北京市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694室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3号中科科仪1号楼509室
实验基地:北京市房山区燕山东风街道岗北路2号院56号楼
北京中科纯金科技有限公司 © 2022-2023 京ICP备2022016013号-1

京公网11010802040045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