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有机所在基于五元环内酯合成新型可持续性高分子材料方面取得进展2023/02/25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遍布农业、工业、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物质材料。然而,绝大部分的大宗高分子树脂以化石资源为原料且难降解回收,造成了严峻的资源浪费及碳排放、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高分子合成化学,创制新一代可持续性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缪课题组致力于发展基于五元环内酯的新型可持续性高分子材料。γ-戊内酯(GVL)是五元环内酯家族的重要成..查看详情
- 地化所等在宏基因组揭示煤矿来源酸性废水的抗性组特征研究中获进展2023/02/25不同种类矿物的开采活动均能产生极端酸性,富含多种重金属和高浓度SO42-的酸性矿山废水(AMD,acidminedrainage)。此前关于AMD的研究集中在极端微生物的代谢特征以及处理工艺开发。金属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共选择理论认为,富含多种重金属的环境可能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RGs)的一个源。该假设被近期一项全球范围的研究证实,不同金属矿来源的AMD具有相似的以多药抗性机制占主导的抗生素抗性组(antibioticresistome),且总的ARGs的相对查看详情
- 化学所在构筑超硬超韧水凝胶材料方面获进展2023/02/25作为与生物组织最接近的合成材料,水凝胶具有独特的软湿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然而,传统水凝胶的力学性能较弱,仅限于隐形眼镜、伤口敷料、药物递送载体等非承重用途。近年来,科研人员着重发展了水凝胶力学性能的提升策略,展现出其作为承重材料应用于人造支撑组织、软体机器人、制动器等领域的前景。作为承重材料通常需要水凝胶具备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如兼具高模量与高韧性。尽管当前已发展了多种力学性能增强策略如双网络结构和双交联模式等,但水凝胶的模量(E)与韧性(Γ)之间仍然存在权衡制约关系(Γ~E-1/查看详情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2023/02/25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联合云南天文台成功研制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大视场自适应光学技术从原理方法创新到实际仪器应用的跨越。2月2日至3日,该仪器技术指标现场测试会在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召开。测试专家组经现场技术指标测试后认为,该仪器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资助项目计划书的要求,可以对太阳目标长时间稳定闭环工作,在大气相干长度r0优于10cm@500nm情况下,可见光波段成像分辨力优于0.2&P查看详情
- 卫星遥感监测反演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取得进展2023/02/25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在燃煤电厂二氧化碳(CO2)排放的遥感反演估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轨道碳观测者2号和3号卫星观测和高斯羽流模型反演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CO2emissionsretrievalfromcoal-firedpowerplantsbasedonOCO-2/3satelliteobservationsandaGaussianplumemodel)为题,在线发表在《清洁生产》(JournalofClean查看详情
- 深圳先进院开发出双引擎自适应的酵母微纳生物机器人2023/02/25人类对微纳机器人的想象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科幻电影《神奇旅程》描述了一个缩小到细胞大小的“微型潜艇”进入人体的奇遇。现实世界中,科学家从未停止对微纳机器人的探索,特别是具有自我推进和导航能力的微纳生物机器人因可到达现有医疗器械难以企及的微观区域,有望实现疾病的精准诊疗,革新传统医学,因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体内存在多重生理屏障,开发能够适应微环境的变化,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远程病灶的微纳机器人颇具挑战性。2月23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纳米医疗与技术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