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旋-轨道态选择的电荷转移反应研究取得进展2023/07/24碰撞电荷转移反应广泛存在于星际介质、行星大气、等离子体等复杂气相环境中。从分子层面探究电荷转移反应的机理对剖析这些复杂气相环境的物质演化和能量传递过程有重要作用。Ar++N2→Ar+N2+是经典的电荷转移体系,受到广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然而,不同研究之间无法相互吻合,存在争议。这主要是由于以往实验产物探测分辨率相对较低,反应物离子束同时含有基态Ar+2P3/2和激发态Ar+2P1/2,实验中难以区分不同自旋-轨道态的Ar+离子对反应产物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查看详情
- 快质子俘获过程天体反应率研究获进展2023/07/24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合作者,在天体X-射线暴重要反应26Ppγ27S热核反应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TheAstrophysicalJournal)上。 I型X-射线暴是银河系常见的热核爆炸事件。作为驱动X-射线暴的关键核合成过程之一,快质子俘获过程(rp-过程)研究一直是核天体物理的前沿热点。26Ppγ27S反应是快质子俘获过程的重要核反应之一,其天体反应率精度对探究X-射线暴rp-过程反应路径具有重要查看详情
- 植物所在牡丹花器官数量变异遗传调控网络方面取得进展2023/07/24花器官作为有花植物的重要繁殖系统,是物种形成与多样化的关键。在人类对植物驯化栽培和育种过程中,花器官数量决定其产量、品质及育种成败。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属于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其花形态多样。出于对重瓣花的偏爱,人们在漫长的驯化栽培和选择过程中对花瓣数目进行了持续选择,导致牡丹花瓣、雄蕊和心皮数量表现出丰富的变异,但其遗传调控网络仍是未解之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芍药科多样性与种质创新研究团队针对牡丹栽培品种群体表型丰富的变异,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表达数量性查看详情
- 声致压电材料及超声-压电动力学肿瘤治疗研究获进展2023/07/24压电材料产生电荷直接作用于介质或促进活性氧(ROS)的产生,从而实现超声触发的新型肿瘤治疗。声动力学治疗(SDT)是利用低强度超声和声敏化剂产生抗肿瘤效应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强的组织穿透性、时空可控性和非侵入性,在肿瘤治疗领域备受关注。对于压电声敏化剂来说,产生高的压电电压以克服带隙势垒直接产生电荷仍是挑战。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祝迎春团队设计并制备Mn-Ti双金属有机骨架四方纳米片(MT-MOF-TNS),提出了基于MT-MOFTNS的超声-压电动力学治疗(SPDT)。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孔查看详情
- 上海天文台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空间大地测量研究取得进展2023/07/24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金双根带领的卫星导航与遥感研究团队,开展了地表负荷季节性信号的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综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观测位移和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RecoveryandClimateExperiment,GRACE)时变重力,提取了陆地水文和积雪等典型地表负荷信号,并探索了地球物理应用。该研究表明空间大地测量为探讨地表负荷及其引起的地壳运动提供了有效方法,对监测洪涝和干旱等灾害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查看详情
- 心理所揭示伴童年创伤的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反刍思维与药物渴求的关系2023/07/24童年创伤(childhoodtrauma)指个体18岁前发生的躯体虐待和忽视、情感虐待和忽视,以及性虐待。已有研究表明,童年创伤在物质成瘾障碍患者中有较高的暴露率,且与患者的反刍思维和药物渴求水平存在关联。然而,在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成瘾者中,童年创伤、反刍思维与药物渴求的关系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招募了404名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开展研究,旨在探讨伴发童年创伤的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反刍思维与药物渴求的关系。研究收集了被试的人口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