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与健康所发现肝脏再生过程中肝脏脂质动态变化信号转变为再生修复信号的关键“桥梁”因子2023/07/21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丁秋蓉研究组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cuteliversteatosistranslationallycontrolstheepigeneticregulatorMIER1topromoteliverregenerationinastudywithmale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肝脏再生过程中肝实质细胞的MIER1表观因子响应脂质动态改变,从而调控肝实质细胞增殖再生的机制。哺乳动物的健康肝脏组织在肝损伤后具有强大的查看详情
- 自动化所在基于博弈对抗的足球推演系统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7/21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足球训练领域的应用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博弈对抗技术使球队和球员的行为策略有了理论技术基础,愈加受到体育专业领域重视。同时,由于足球推演面临大时空跨度、多个体合作与对抗、强不确定、稀疏奖励等挑战,任务复杂度高于围棋、一般即时策略类游戏等基础问题,也被看作决策智能研究的典型场景和测试平台。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蒲志强团队以人工智能博弈决策技术为基础开展足球对抗推演研究,搭建了足球领域大规模知识库,构查看详情
- 物理所揭示永磁薄膜材料中拓扑增强的室温大反常能斯特效应2023/07/21反常能斯特效应(anomalousNernsteffect,ANE)是横向的热电效应,即铁磁材料在受温度梯度影响时产生的一种与温度梯度方向和自发磁化方向相垂直的电势差。反常能斯特效应克服了正常能斯特效应需要在强磁场下才能实现的缺点,且所产生热电压方向与热流方向相互垂直。因此,基于此效应制作的热电模块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方向性,在热电器件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图1a、b)。然而,如何提升铁磁材料中的反常能斯特效应一直是领域难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3组沈保根查看详情
- 宁波材料所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2023/07/21自组装单分子层(Self-assembledMonolayers,SAMs)材料因具有低耗、低光学损失和高保型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作空穴选择性接触,以实现高效钙钛矿、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然而,由于SAMs吸附对复杂氧化物表面化学的敏感性,在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表面上实现均匀且无针孔的单分子层的沉积颇有挑战性。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叶继春带领硅基太阳能及宽禁带半导体团队,在前期晶体硅和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的基础上,在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查看详情
- 上海高研院在有机液体储氢方面取得进展2023/07/21氢能是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发展氢能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氢气的安全高效储存和运输限制了氢能的发展。目前,传统的加氢催化剂存在贵金属用量高、反应温度高等缺点,不利于有机液体储氢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探索温和条件下低成本的高效催化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陈新庆团队在温和条件下有机液体储氢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报道了一种Rh单原子与Co纳米颗粒(NP)结合的Rh1Co催化剂,同时促进了NEC(N-乙基咔唑).查看详情
- 农业资源中心等在植物干旱信号转导方面获进展2023/07/21干旱及盐碱等引起的渗透胁迫是限制农作物生长速度与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植物细胞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渗透变化并做出适应性响应的早期机制尚不清楚。 谷子(Setariaitalica)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是最早被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谷子及其野生种青狗尾草因基因组小、易于转化、生育期短且繁殖系数高,正在快速成为禾本科C4作物遗传研究的模式植物。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赵美丞研究组以谷子为模式研究体系,揭示了DPY1在感知渗透势变化及信号转导中具有关键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