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利用“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求解图论问题2023/06/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基于“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完成了对“稠密子图”和“Max-Haf”两类图论问题的求解,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了“九章”处理这两类图论问题为搜索算法带来的加速,以及该加速对于问题规模和实验噪声的依赖关系。该成果系首次在具有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上开展的面向具有应用价值问题的实验研究。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亚洲粉尘铁化学形态转型驱动太平洋生态系统变化2023/06/09现代观测表明,亚洲内陆大气粉尘中铁元素等营养物质通过高空西风环流的传输,促进西北太平洋地区浮游植物的繁盛。然而,地质历史时期的亚洲内陆粉尘能否同样通过“铁肥料”效应强化北太平洋生物固碳作用,并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亟需亚洲内陆粉尘长时间尺度记录的检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环境团队研究员昝金波和方小敏,联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教授BarbaraA.Maher、东京大学教授ToshitsuguYamazaki、临沂大学教授韩文霞等,探究亚洲内陆粉尘360万年以来铁化学形态组查看详情
- 理化所在飞秒激光直写双刺激协同响应的水凝胶微致动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3/06/09在自然界中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产生特定的形状变化,这种响应行为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在众多材料中,水凝胶因其模量适中,刺激响应条件多样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因素而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仿生学以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能够感知和响应外部刺激的智能水凝胶致动器在软体机器人、传感和远程操控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微加工技术已经将响应型水凝胶致动器的尺寸缩小到微米级。然而,如何在微尺度下构建能够对复杂的微环境进行多重响应的水凝胶微致动器仍然是一个挑战。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查看详情
- 脑智卓越中心发现突触发育的昼夜节律性2023/06/096月2日,《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下丘脑食欲素能系统参与调节发育期突触发生的昼夜节律性》的研究论文。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久林研究组完成。该研究以经典的视网膜-视顶盖突触为模型,运用在体双光子长时程成像,发现了发育早期突触形成速率存在昼夜节律性,为生物钟参与调节动物发育过程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为认识神经环路联接建立的发育规律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昼夜节律是生物体的一种计时现象,通常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照和温查看详情
- 广州能源所在生物质全组分高值化利用领域取得进展2023/06/09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室研究员王晨光与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BertF.Sels合作,在生物质全组分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5月3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OxidativeCatalyticFractionationofLignocellulosetoHigh-YieldAromaticAldehydeMonomersandPureCellulose为题,以长文(Research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在《ACS催化》(ACSCatalysis)上。温和氧化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查看详情
- 大连化物所等基于MOFs基单原子催化剂的双位协同机制实现甲烷高效转化2023/06/09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东、研究员林坚等,联合福州大学教授林森等,在单原子催化增强甲烷直接氧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研制出一种MOFs锆氧簇节点装配的单原子Ru催化剂,实现CH4近100选择性羟基化为含氧化合物(CH3OH、CH3OOH、HOCH2OOH和HCOOH)。随着页岩气的大量开采,将其主要产物甲烷在温和条件下直接选择性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含氧化合物(如甲醇),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甲烷分子具有高度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所含C-H键难以极化,通过调变催化剂活性中心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