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所等揭示基因组古病毒复活驱动脑衰老2023/06/07额叶是与认知和行为控制有关的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增长,额叶功能逐渐退化。它的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变化是额颞叶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认知老化先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表征数年出现,这对于人类认知减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挑战。此外,由于额叶衰老及其神经元变性涉及复杂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加之细胞在表观遗传和基因表达等分子调控水平的复杂性,使得目前对驱动灵长类额叶衰老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认知有限,制约了针对脑衰老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评估与干预策略开发。6月1日,中国科...查看详情
- 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获进展2023/06/07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在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组新优化的非线性点耦合相互作用(PC-L3R),可模拟核子与核子间的有效相互作用,用来定量分析原子核的粗块性质(bulkproperties)。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快报B》(PhysicsLettersB)上。随着近年来放射性离子束和探测器技术的蓬勃发展,新的实验揭示了大量处于丰中子及丰质子区域的奇特核结构现象。在理论上如何自洽地描述这些远离β稳定线的弱束缚原子核以及从理论角查看详情
- 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023/06/076月7日12时10分,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采取“一箭26星”方式,将搭载的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二次飞行,作为我国当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连续成功标志着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技术状态成熟和可靠性的不断提升,将加速我国商业运载火箭航班化发射步伐。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箭26星”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令人瞩目的是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了国家查看详情
- 上海药物所等揭示肝细胞癌癌旁组织临床相关的分子特征2023/06/07现今肿瘤学研究多聚焦肿瘤组织,通常将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却较少进行深入研究。然而,基因测序和转录组分析表明,癌旁组织存在一定的基因突变和染色质拷贝数变异,且与正常组织明显不同,被认为是一种介于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中间态。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早期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在肝细胞癌癌旁组织FFPE样本中报道了预后相关的基因表达特征,揭示了癌旁组织的分子异质性。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是95以上药物的作用靶点,而目前尚缺乏从蛋白质组层面对肝细胞癌癌旁组织的系统研究。6月2日,中国...查看详情
- 地球环境所揭示中亚北天山地区晚更新世粉尘排放动力2023/06/07大气粉尘可以通过调节云的形成、能量和水分收支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认识大气粉尘的排放和载荷是理解粉尘全球气候效应的重要途径。中亚地区是北半球重要的粉尘源区,贡献了全球粉尘排放的17-20,中亚粉尘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粉尘变化原因与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黄土作为古粉尘堆积已成为了解过去粉尘自然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全球古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载体,识别中亚黄土物源变化能更好地揭示气候动力对中亚粉尘活动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查看详情
- 上海光机所在数字化子孔径抛光中中频误差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3/06/07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数字化子孔径抛光中中频误差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首次证明工具与光学元件间接触压强分布是影响中频误差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旋转卷积模型(RPC),实现了受该因素影响下中频误差定量解耦;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子孔径抛光中频误差产生机制的理解,也为中频误差的进一步抑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光学快报》(OpticsExpress)。随着现代光学系统的快速发展,高功率激光、大型望远系统、光刻系统等对光学元件精度及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是中.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