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学浅水水深反演研究获进展2023/10/26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唐世林团队,在光学浅水水深遥感反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无现场观测数据情况下近岸浅水区超高空间分辨率(米级)遥感水深探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Transactionson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上。水下地形探测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基础工作。前期研究初步构建了降尺度水深遥感反演模型(DBMA),可在无实测水深数据辅助的情境下实现光学浅水水深信息的遥感反演。这一模型在中国南海部分光学浅水区域得到验证。然查看详情
- 物理所Bi系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研究获进展2023/10/25在传统超导体中,电声子相互作用对超导电性的产生起到决定性作用。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电子与声子或其他玻色子耦合是否存在,以及电声子耦合在产生高温超导电性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对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多体效应的研究中,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发挥了重要作用。前期对多种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表明,其节点方向能带色散存在~70meV的扭折(kink)结构,在一些超导体的反节点附近能带色散存在~40meV的扭折结构,超导态反节点区域光电子能谱曲线中存在“peak-dip-hump”(查看详情
- 过程工程所等基于自愈合大孔微球的外泌体眼内缓释剂型研究获进展2023/10/25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眼部疾病,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损伤,严重者致盲,但现有疗法的疗效欠佳,需要频繁治疗且存在副作用,亟需发展更加先进和有效的治疗策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合作,利用自愈合大孔微球装载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获得了一系列可在眼内缓释外泌体的创新剂型,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动物模型上均显著抑制了病情进展,为慢性眼底病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10月23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BiomedicalEngi查看详情
- 遗传发育所等在优质牧草羊草基因组演化与育种方面取得进展2023/10/25我国各类天然草原草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1,是耕地面积的三倍。草种业被认为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也是确保草地生态与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高质量蛋白质来源如肉、蛋、奶等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牧草的需求也相应增长。因此,研究和发展国内草地的乡土草种,对推动草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羊草,一种属于禾本科小麦族的优质牧草,被誉为“禾草之王”,也是我国重要的乡土草种和欧亚草原上的优势草种之一。羊草以发达的根状茎而著称,具备耐寒、耐旱、耐盐碱、防风固沙等特点查看详情
- 天津工生所在可基因编码有机酸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方面获进展2023/10/25生物传感器是在各种应用中快速检测、实时成像和精确定量目标分子的重要工具。传统的基因编码生物传感器的底物结合域通常局限于非催化蛋白质如转录因子、周质结合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等,而在底物/效应物结合时经历显著构象变化的酶类蛋白质很少被考虑用于基因编码生物传感器的开发。目前,特定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精确测定通常需要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以及质谱等精密仪器,并需要在专业实验室中进行操作,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通用性。尤其是在需要即时检测(point-of-caretesting,POCT)的情景下,传统的检测方查看详情
- 国家纳米中心等构建出DNA纳米杀菌剂用于治疗感染性创面2023/10/25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丁宝全课题组与南方医科大学研究员廖玉辉课题组,在构建DNA纳米杀菌剂用于治疗感染性创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DNAOrigami-basedBactericideforEfficientHealingofInfectedWounds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DNA分子,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用于精确组装具有特定尺寸和形貌的DNA纳米结构。DNA纳米结构具有优异的结构可设计性和生物相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研发领域。随着核酸化学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