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荷密度波材料压力调控研究取得进展2023/08/21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低功耗量子材料研究团队与安徽大学合作,利用金刚石对顶砧技术,结合极低温电输运和变温拉曼测量,在准一维电荷密度波(CDW)材料(CuTe)中发现压力诱导的新CDW态和超导电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物质》(Matter)上。超导与CDW之间的关联,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在传统的Bardeen-Cooper-Schrieffer(BCS)理论下,两者竞争费米面附近自由载流子,是相互竞争的两种电子态。而在实际材料中,通过压力或化学掺杂等手段压制CDW态时,CD查看详情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发现水孔蛋白协同转运镁的新机制2023/08/21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是典型的热带块根类作物,可在边际土地上种植,还可通过仅保留茎稍叶片以耐受连续4-6个月的旱季。当雨季来临时,植株可快速恢复生长。然而,这种热带植物特有的耐旱、耐贫瘠的分子机制尚未揭示。8月7日,《植物学报(英文版)》(JIPB)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鹏研究组撰写的题为TheaquaporinMePIP2;7improvesMeMGT9-mediatedMg2+acquisitionincassav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木薯水孔蛋查看详情
- 金属所在基于金刚石/膨胀垂直石墨烯的层状限域双电层电容行为的研究获进展2023/08/21多孔或层状电极材料具有丰富的纳米限域环境,表现出高效的电荷储存行为,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电容器。而这些限域环境中形成的双电层(限域双电层)结构与建立在平面电极上的经典双电层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其储能机理尚不清晰。因此,解析限域双电层结构对探讨这类材料的电化学电容存储机理和优化电化学电容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黄楠团队与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教授杨年俊合作,设计并制备了具有规则有序0.7nm层状亚纳米通道的膨胀垂直石墨烯/金刚石复合薄膜电极。其...查看详情
- 青藏高原所揭示粉尘的风化度效应2023/08/21粉尘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例如“阳伞效应”(粉尘可削弱太阳辐射引起地面冷却)、“冰核效应”(粉尘颗粒作为云凝结核,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中和酸雨效应”(粉尘在降落过程中可中和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有效减少酸雨)以及“铁肥效应”(粉尘降落至海洋,其携带的铁元素会加强海洋初级生产力,消耗大气CO2,进而增强海洋碳汇)等。然而,粉尘在地质历史时期查看详情
- 新疆生地所在积雪变化对于荒漠草本植物群落生产力以及抵抗力的研究中获进展2023/08/21水分是荒漠生态系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重要限制因子。温带荒漠的积雪融水是生态系统重要的水分来源之一,为该区域荒漠植物个体早期生长和群落发育提供保障。荒漠中草本植物在积雪变化背景下的生产力变化以及阐明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分布格局,对于从机制上剖析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缺水的沙漠环境中,雪为植物发育和草本物种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水源。然而,关于草本植物的NPP分配如何响应积雪变化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元明团队...查看详情
- 营养与健康所等发现人多能干细胞源心外膜细胞促进梗死心肌修复的作用和炎症调控机制2023/08/21近日,《科学进展》(Advanced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黄恬研究组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高崚研究组合作发表的研究论文(hESC-DerivedEpicardialCellsPromoteRepairofInfarctedHeartsinMouseandSwine)。该研究发现后移植人多能干细胞(hPSCs)源心外膜细胞(hEPs)可改善小鼠和猪心肌梗死(心梗)后心功能、抑制疤痕形成,并发现hEPs通过抑制干扰素IFN-b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而促进梗死心肌修复的旁分泌新因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