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地球所发现水星弓激波上游驻哨声波2023/08/14太阳风与行星磁层相互作用时,会在上游形成无碰撞激波——弓激波。影响无碰撞激波的重要参数之一是阿尔芬马赫数MA(太阳风速度与阿尔芬速度之比)。在不同MA下,无碰撞激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不同行星轨道附近太阳风MA不同。由于离日最近,水星轨道处太阳风MA在所有行星中最低(约为4~6),尤其在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事件(ICMEs)经过水星期间,MA将会更低(约为2)。因此,研究水星弓激波是探究低马赫数无碰撞激波的重要途径。 哨声波在行星弓激波上游广泛存在,参与激波的形成并与粒子发查看详情
- 上海药物所发现B类GPCR与Arrestin全新作用模式2023/08/11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最大的药物靶标蛋白质家族。GPCR被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激活后,与细胞内的效应蛋白(G蛋白、阻遏蛋白等)结合,激活多种下游信号通路,从而介导并调控人体各种生命活动。G蛋白(Gprotein)和阻遏蛋白(arrestin)在GPCR的信号转导和功能调控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arrestin介导受体的脱敏和内化。近年来,随着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GPCR与G蛋白的作用机制逐渐明朗,但由于研究难度大,a查看详情
- 上海高研院丙烯气相环氧化研究获进展2023/08/11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陈新庆团队在分子筛催化剂用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制环氧丙烷(PO)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lyEfficientEpoxidationofPropylenewithin-situgeneratedH2O2overhierarchicalTS-1ZeoliteSupportedNon-NobleNickelCatalyst为题,发表在ACSCatalysis上。该研究报道了多级孔钛硅分子筛(TS-1)负载的非贵金属Ni纳米粒子催化剂,可有效催化丙烯与H2和O2的气查看详情
- 植物所揭示无氧发酵代谢物抑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新机制2023/08/11在模式生物莱茵衣藻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分别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无氧发酵则可以独立发生在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这三种基本的能量代谢过程如何和谐有序的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内是值得深度思考的科学问题。目前,围绕三者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相对匮乏,功能耦合机制尚不清晰。 此前研究表明,光合生物在黑暗处理下会逐渐积累质子,导致叶绿体类囊体腔酸化,进而抑制光合作用,这可能与叶绿体呼吸或ATP水解有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利金研究组基于前期对于类囊体腔酸化的研究,推测可能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弱酸抑...查看详情
- 国家纳米中心在单分子层COF膜反常输运机制研究中获进展2023/08/11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唐智勇和李连山团队,在单分子层COF膜中的反常纳流体输运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omalousMechanicalandElectricalInterplayinaCovalentOrganicFrameworkMonolayerMembrane为题,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上。近年来,人造纳米孔道内机械力激发的离子输运,因与生物离子通道的机械力响应性的相似性而备受关注。目前,压力响应的离子通道集中于一维的碳纳米管、二维的纳米狭缝及单查看详情
- 动物所提出空间细胞类型组分解析新算法2023/08/118月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翟巍巍/马亮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ONARenablescelltypedeconvolutionwithspatiallyweightedPoisson-Gammamodelforspatialtranscriptomics的研究论文,提出了新颖的基于空间转录组数据解析空间细胞类型组分的算法模型,并命名为SONAR。生物体由各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很大程度取决于细胞的空间分布,揭示和利用其规律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