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微系统所研制出类蚊口器仿生柔性神经探针2023/08/10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微纳加工技术,制备了类蚊口器仿生柔性神经探针。该探针能够穿透硬脑膜实现多脑区微创植入,可感知植入过程中颅内血管的存在并提供损伤预警,可实现大脑神经信号的术后即时采集和长期稳定跟踪。相关研究成果以Amosquitomouthpart-likebionicneuralprobe为题,发表在《微系统与纳米工程》(Microsystems&Nanoengineering,DOI:10.1038/s41378-023-00565-5)上。具查看详情
- 南海海洋所提出“珊瑚礁生态泵”概念2023/08/10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陈清潮逐梦深蓝突击队”研究员谭烨辉团队归纳总结了珊瑚礁生态系统聚集吸收外部营养、保持并循环利用内部营养、高效输出有机碳的生态功能,提出了“珊瑚礁生态泵”(Coralreefecologicalpump)概念。研究提出,如同水支持沙漠中的绿洲一样,贫瘠热带海洋中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多途径补给和高效循环营养物质的功能以及可观的有机质输入与输出。自20世纪60年代,南海海洋所对南海北部沿岸至西、中沙群岛的珊瑚种类,珊瑚礁生物群落、生查看详情
- 植物所揭示多年冻土区植物功能性状对增温的响应特征2023/08/10全球多年冻土区正在经历显著的气候变暖,其增温速率约为全球平均速率的2-4倍。快速的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多年冻土区植物群落组成以及植被生产力、养分循环等生态系统功能发生显著变化。作为连接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纽带,植物功能性状能从机理上解释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多年冻土区植物功能性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成为近年来全球变化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问题。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植物地上性状对增温的响应,而增温背景下根系性状以及地上-地下性状网络关系如何变化尚不清楚。 中国科...查看详情
- 合肥研究院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中获进展2023/08/10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林华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在水系锌盐电解液中引入丝氨酸阳离子(Ser+,C3H8NO3),实现锌(100)面择优取向生长,有效抑制了锌枝晶生长,提升了电池充放电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EnergyMaterials)上。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因具有高的安全性、可靠性、环境友好性和成本效益而备受关注。然而,锌枝晶生长会引起较差的可逆性,严重时会引发电池短路,这是水查看详情
- 大连化物所揭示锌离子电池正极孔道材料中的储锌机制2023/08/10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研究员杨维慎和副研究员朱凯月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将结构稳定的孔道材料MoV0.41Te0.12O4(MVT-M1)应用于锌离子电池的正极,并在原子尺度上直接观察到隧道内Zn2+的嵌入和脱嵌过程。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功率密度、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安全储能技术之一。其中,正极材料对电池的工作电压、容量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整个锌离子电池研究的关键。因此,开发具有高容量和查看详情
- 城市环境所沼渣热解炭化资源化研究获进展2023/08/10厌氧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实现餐厨垃圾减容减量与能源化利用,已经成为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的主流工艺之一,但目前针对厌氧发酵后残余物沼渣的资源化处置研究依然不足。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矿产绿色开发研究团队(余广炜研究团队)积极聚焦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环境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支持下,持续开展沼渣热解炭化资源化技术研究,解析热解特性及产物形成机制,阐明生物炭特征及其重金属生态安全风险,拓展高附加值利用途径,并取得良好进展。研究发现餐厨垃圾厌氧沼渣热解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