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与健康所揭示骨髓微环境中ID1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起始与进展新机制2023/08/10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兰研究组在Blood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cellnon-autonomousfunctionofID1promotesAMLprogressionviaANGPTL7fromthe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骨髓微环境中转录调控因子ID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起始与进展的关键作用,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AML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疾病。它的特征是髓系前体细胞恶性查看详情
- 上海光机所等在太赫兹波电子加速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8/09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李儒新、田野和宋立伟团队,在太赫兹波电子加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基于上海光机所新一代超强超短脉冲激光综合实验装置,利用超强超短激光驱动丝波导产生毫焦耳级太赫兹表面波,并采用表面波进行电子加速,解决了高能量太赫兹波产生以及自由空间太赫兹波至波导能量耦合效率低等难题。该研究将太赫兹波的产生、传输及耦合集成到波导上,并在波导管中5mm距离实现了最高1.1MeV的电子能量增益和210MV/m的平均加速梯度,较当前太赫兹波加速电子能量增益的世界纪录提升了近一个量级,并为全.查看详情
- 华龙洞古人类化石研究获进展2023/08/09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和吴秀杰研究员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ofHuman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MorphologicalandmorphometricanalysesofalateMiddlePleistocenehomininmandiblefromHualongdongChina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关于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下颌骨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华龙洞下颌骨具有镶嵌性形态特征,呈现现代人初始形态,为东亚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形查看详情
- 青岛能源所关于高效稳定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获进展2023/08/09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本征柔性、质轻、半透明等特点,在便携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节能玻璃及高效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同于硅基等无机光伏电池,OSC的给受体异质结界面问题更为复杂,因而调控活性层本体异质结的微观形态对改善激子/电荷行为及光伏效率至关重要。同时,活性层溶液法制备过程中,体相内不可避免地产生部分亚稳态区域。OSC长期工作过程中,给受体界面的小分子受体会自发进行扩散再聚集,从而破坏两相分离,影响电荷传输并导致OSC性能下降。因此,抑制亚稳态区域的形成,对改善OSC的稳定性、获得.查看详情
- 遗传发育所发现苦味皂苷合成新成员参与大豆种子萌发2023/08/09大豆【GlycinemaxL.Merrill.】属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zdeae)、大豆属植物,属内分为Glycine和Soja两个亚属,原产中国。现有大豆种质资源丰富,有适应于热带、温带、高低纬度地区广泛种植的多个品种。除了熟知的蛋白和油脂,大豆籽粒中还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特异性代谢物(Plantspecializedmetabolites),如大豆皂苷。根据羟基修饰基团的不同,大豆皂苷主要分为A类、B类和DDMP类。先前研究表明,大豆中苦涩味的主要来源查看详情
- 上海药物所在蛋白核心岩藻糖基化与O-GlcNAc位点解析方面获进展2023/08/09蛋白糖基化是蛋白翻译后修饰之中最为复杂的一类修饰,在药物研发和新的药物靶点发现中颇具应用前景。然而,与生物系统中蛋白质糖基化的多样性相比,聚糖分析的工具仍然有限,直接限制了蛋白糖基化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文留青课题组前期发展了基于生物素探针分子和糖苷内切酶的可逆标记策略,实现了对核心岩藻糖的可逆标记研究,在组学水平上解析了蛋白核心岩藻糖糖基化在细胞表面的分布。然而,该团队在利用先前报道的方法对更复杂的生物学样本进行分析时发现,由恶唑环化的生物素探针分子引起的非特异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