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能源所在富氮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氨抑制机理研究中获进展2023/08/08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富氮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常发生氨抑制,导致产甲烷性能下降。为剖析氨抑制机理,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生化转化研究室在阶梯性提高氨浓度的厌氧发酵过程中,从产气性能、关键产甲烷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能量及物质流动、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微生物电子传递活性等方面,揭示了氨抑制机理。研究发现,随着氨浓度增加,甲烷产量降低,发酵体系内挥发性脂肪酸积累,丙酸、丁酸降解甲烷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值升高,由发酵原料流向甲烷的能量显著减少(图1)。 此外,产酸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查看详情
- 大连化物所解构氧化物-氧化物界面作用中的局域限域效应和远程溢流效应2023/08/08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包信和院士、傅强研究员团队,在氧化物-氧化物界面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解构了氧化物-氧化物界面作用中的局域限域效应和远程溢流效应。氧化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相催化领域,氧化物催化作用研究是多相催化中的重要方向。前期研究发现了单层分散、亚稳态、高活性氧化物纳米结构可在贵金属表面稳定,提出了界面限域催化概念。近期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环境气氛对氧化物/金属界面结构的协同限域效应。而相较于对氧化物/金属界面催化作用的剖析,关于...查看详情
- 水生所揭示生境特异性调控青藏高原生物土壤结皮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变异2023/08/08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生境复杂多样,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soilcrusts,BSCs)是土壤表面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在稳定土壤表层、调节水分分布、驱动碳氮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可为极端高原地区提供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鉴于土壤微生物在生物结皮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效应,研究生境环境因子对生物结皮微生物群落空间差异的驱动作用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李敦海团队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了一次跨越1500公里以上的大尺度调查。研查看详情
- 合肥研究院等在高酸环境中选择性分离锶方面获进展2023/08/08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群英项目组与南华大学先进核燃料循环化工研究中心教授宁顺艳团队合作,制备出用于高酸环境中选择性分离锶的新型无机-有机杂化硅基吸附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化学工程杂志》(JournalofEnvironmentalChemicalEngineering)上。 核能产生的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存在困难与挑战。在这些放射性核素中,放射性锶(90Sr,T1/2=28.8a,Eβ=0.54MeV)具有高化学和生物毒性,被认为是危查看详情
- 城市环境所在废弃生物质多孔碳电容脱盐电极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8/08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郑煜铭团队(污染防治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废弃生物质多孔碳应用于电容脱盐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提高碳电极材料石墨氮含量对增强电容脱盐性能的内在机制。 碳材料因储量丰富、环境相容性高,成为电容去离子(Capacitivedeionization,CDI)电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然而,制备良好亲水性、高比表面积、适合孔径分布、高导电性、稳定电化学性能的碳电极材料颇具挑战性。因此,亟需发展一种绿色、低成本的方法来制备具有特定形态或孔隙结构的杂原子掺杂碳电极材料。近年来,杂查看详情
- 科学家破译锰基NASICON型正极材料的电压滞后之谜2023/08/07电化学储能为整合间歇性低碳能源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好的稳定性、高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以及钠元素的储量丰富且成本低廉,有望满足大规模储能的应用需求。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选择,2013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勇胜提出锰基NASICON型正极材料【如Na3MnZrPO43、Na3MnTiPO43等】颇具潜力,并运用固相法获得了纯相。而受制于差的动力学,材料显示出有限的电化学活性。2018年,Goodenough等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Na3MnTiP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