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科大提出潘吉亚-欧亚汇聚过程中东南亚特提斯原地增生模式2023/08/07潘吉亚超大陆是地球历史上距离我们最近的超大陆。一般认为,潘吉亚超大陆开始于二叠纪冈瓦纳和劳亚大陆的拼合,三叠纪围绕最东端的东南亚大陆块体继续生长。然而,潘吉亚超大陆最终定型过程中,东南亚众多中小块体的汇聚过程尚不清楚。究竟是外来陆块拼贴还是由原地增生主导?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对探索单一大陆的形成以及大陆地壳的生长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东南亚地区是微陆块、岩浆岛弧和边缘海盆地组成的集合体,同时受菲律宾海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在其外围形成了巨大的环形俯冲体系。复杂的组成和多板块相互作用...查看详情
- 宁波材料所以“微交联法”创制高弹性铁电材料2023/08/048月4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ntrinsicallyelasticpolymerferroelectricbypreciseslightcrosslinking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提出了铁电材料的本征弹性化方法,即采用微交联法使铁电聚合物从线性结构转变为网络状结构,通过精准调控交联密度在实现弹性化的同时,降低结构改变对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开创性地同时将弹性与铁电性赋予同一材料。基于此,该研究创制了一种兼具弹性与铁电性,且具查看详情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白僵菌合成β-卡波林糖苷的进化与代谢机制2023/08/047月1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成树研究组完成的题为Abacterial-likePictet-Spenglerasedrivestheevolutionoffungitoproduceb-carbolineglycosidestogetherwithseparategen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获得细菌来源的水平转移(HGT)基因而合成β-卡波林生物碱及其糖苷的分子机理。不同原核及真核生物能够合成结构多样的&查看详情
- 上海硅酸盐所制备出空间填充多面体支架2023/08/04骨骼具有复杂精密的多级结构,外层为致密的皮质骨,内层为多孔网状结构的松质骨。松质骨主要由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不规则连接而成。此外,密集的神经和血管网络并行穿过皮质骨中的哈弗斯管和福尔克曼管进入到骨髓腔中调控骨骼的稳态。例如,血管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营养物质、细胞和生长因子等参与骨骼的代谢与再生。神经可以介导骨骼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分泌多种神经递质(CGRP、SP等)和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GDNF等)等积极参与骨骼的损伤修复过程。因此,制备具有仿生骨复杂结构及神经/血管调控功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至关查看详情
- 海洋所等揭示深海锰结核区沉积物微生物代谢和适应机制2023/08/04全球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因富含多种战略性金属,这些资源被认为是当今最具开发潜力的海底矿床类型。而这些资源主要分布在水深4000至6000米的深海平原,一般远离陆地,生产力极低。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组织和团队针对深海采矿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问题,开展了影响调查和实验研究,监测和评估了底栖生物尤其是大型底栖生物的影响和恢复。而栖息在金属结核沉积物环境中的微生物面临着重金属、寡营养、高压和低温等极端环境条件的挑战,鲜有关于微生物在金属结核矿床环境适应机制及多样性和代谢能力的研...查看详情
- 华南植物园发现中国热带森林土壤和水分酸度降低2023/08/04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博士列志旸在研究员刘菊秀的指导下,依托鼎湖山站2000-2022年监测数据,分析了中国南亚热带地区3种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和酸性气体(SO2和NOx)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三种森林类型的土壤pH从3.9(2000-2015年)增加至4.2(2016-2022年),土壤交换性酸表现为先下降后稳定。在整个研究期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pH逐渐升高,自然林土壤pH的恢复强于人工林。然而,与降雨pH的增加相比,土壤pH的恢复落后约十年。土壤pH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