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物理所等发现病原微生物干扰植物免疫新机制2023/06/276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研究团队与英国塞恩斯伯里实验室马文勃研究团队,在《细胞》(Cell)上,发表了题为Pathogenproteinmodularityenableselaboratemimicryofahostphosphat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在疫霉属病原微生物中普遍存在一类WY1-LWYn效应子蛋白,通过保守的PP2Ainteractingmodule挟持宿主细胞中的PP2A核心酶。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植物过程中,为了有效侵染宿主,病原微生物会向宿主细胞中分泌一大类蛋白查看详情
- 动物所发现跳钩虾在海陆变迁进程中形态和遗传趋同演化2023/06/276月2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侯仲娥和李枢强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Marine–montanetransitionscoupledwithgillandgeneticconvergenceinextantcrustacea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跳钩虾从海洋到陆地演化的时空动态以及形态和遗传等适应特征的趋同演化。跳钩虾栖息在海洋、潮间带、陆地、高山等不同的环境,是一个连续的登陆体系。研究基于全球851个样本,通过基因组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跳钩虾在查看详情
- 心理所揭示语言理解中的语音预测2023/06/276月14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年特聘研究员屈青青等在《大脑皮层》(CerebralCortex)上,发表了题为Predictingphonologicalinformationinlanguagecomprehension:evidencefromERPrepresentationalsimilarityanalysisandChineseidiom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聚焦于大脑在语言理解中如何进行预测加工,采用脑电神经表征相似性分析,揭示了语言理解中的语音预测(phonologicalpredict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简单玻璃模型中的动力学Gardner转变2023/06/26描述从流体态到具有刚性的固体态的临界阻塞转变,对剖析无处不在的无序固体的性质至关重要。通过将力学性质抽象为状态的稳定性,阻塞转变的临界性被证明在生命物质、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复杂系统中普遍存在。这一转变的本质是统计物理和软物质物理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自旋玻璃研究中发展的复本对称破缺范式在描述阻塞转变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某些结构玻璃中被证明存在从简单到具有分形结构的自由能景观的复本对称破缺相变。该转变称为Gardner相变,阻塞态被归结为全阶复本对称破缺的Gardner玻璃相的高压/低温极限态。诺贝..查看详情
- 沈阳生态所等在量化森林土壤反硝化作用气态氮损失温度敏感性方面获进展2023/06/26土壤气态氮(如N2O和N2等)损失是陆地生态系统氮损失的重要途径,是导致陆地生态系统氮限制的重要机制。气态氮主要来自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等土壤微生物过程。陆地生态系统是大气二氧化碳(CO2)重要的碳汇,在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吸收人为活动排放CO2的30左右,但其碳汇功能往往受到氮供应的限制。与1850-1900年相比,全球地表温度目前升高1.1°C左右。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预测在21世纪末(2081-2100年)升温幅度或将达到1.8-5.7°C。已有大量查看详情
- 科学家在近邻原行星盘的类地行星形成区域拍摄到盘风2023/06/26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带领的国际团队,报告了迄今为止最高空间分辨率的原行星盘的盘风发射图像(分辨能力达到3.7AU),可对类地行星形成的区域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该团队使用当前最先进的数值模拟并与观测结果比对。观测结果改变了科学家对原行星盘演化过程的认知。6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自然-天文学》上。太阳系内的行星以及目前已探测到的数以万计的系外行星均形成于原行星盘中。随着观测设备的发展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关于原行星盘物理和行星形成的认知有了重大革新。...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