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中心等在细颗粒物改变流感病毒感染特征方面获进展2023/06/20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思金研究组与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方敏等合作,在细颗粒物改变流感病毒感染特征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并被《自然》(Nature)作为研究亮点(ResearchHighlight)报道。 目前,研究认为大气细颗粒物可能增加了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风险。然而,颗粒物的携载作用是否改变流感病毒的感染活性和感染过程,以及颗粒物/病毒复合体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南海西北陆缘孤立海底峡谷系统形成机理2023/06/20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李伟带领的“海底地貌与沉积动力学”研究团队,联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探究了南海西北部平缓陆坡区(<0.5°)一个孤立存在的海底峡谷群,并揭示了其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发表《地貌学》(Geomorphology)上。海底峡谷是广泛分布在主被动大陆边缘和海岛周缘的狭长型地貌单元。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作为陆源碎屑、有机质和污染物进入深海的主要通道,同时对油气富集、海洋碳汇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海查看详情
- 中国科大量子密钥分发攻防研究获进展2023/06/2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实际安全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韩正甫、王双、银振强、陈巍等发现了QKD发送端调制器件的一种潜在安全性漏洞;进一步利用该漏洞完成的量子黑客攻击实验表明,当QKD的发送端未对该漏洞进行严格防护时,攻击者有可能利用其获取全部的密钥信息。上述两项成果分别在线发表在《光学》(Optica)和《应用物理评论》(PhysicalReviewApplied)上,并入选当期的编辑推荐工作。QKD理论上可以在用户之间生成信息论安全的密钥,而实际设备的非理想特性可查看详情
- 金属所发现铁电斯格明子的临界厚度不遵循经典Kittel定律2023/06/20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马秀良研究团队澄清了斯格明子的临界尺寸问题。这一结果是继发现通量全闭合、麦纫、电偶极子波之后,该团队在有关铁电材料拓扑畴组态方面的又一项重要突破,为与铁磁材料类比的结构特性增添了新的实质性内容,并为探索以铁电薄膜为基础的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借鉴。6月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bsenceofcriticalthicknessforpolarskyrmionswithbreakingtheKittel’slaw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查看详情
- 青岛能源所实现反式乌头酸高效绿色生物制造2023/06/20反式乌头酸是(trans-aconiticacid)具有三个羧基和一个不饱和双键的C6小分子有机酸,在农业线虫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颇具应用前景。反式乌头酸传统上主要是通过从甘蔗制糖过程中少量提取获得,而开发的化学合成方法过程复杂、副产物多、得率低,均无法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生产,使得反式乌头酸未能形成大规模商业供应。原料可及性问题成为阻碍反式乌头酸下游应用开发的关键限制性因素。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设计构建了高效合成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联合相关单位开发了发酵工艺并查看详情
- 中国科大揭示食物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2023/06/1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书团队在肠道免疫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并对GSDMD在食物耐受中的功能进行了新解读。6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GasderminDlicensesMHCIIinductiontomaintainfoodtoleranceinthesmallintestine为题,发表在《细胞》(Cell)上。GSDMD蛋白作为介导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关键执行蛋白,近些年来备受领域内学者的关注。当细胞受到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的刺激时,细胞内的信号感受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