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微系统所等在硅基胶体量子点片上发光研究中获进展2023/06/19PbS胶体量子点(CQDs)由于具有带隙宽、可调谐及溶液可加工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太阳能电池、红外成像、光电探测及片上光源的集成光子器件中。然而,PbSCQDs普遍存在发射效率低和辐射方向性差的问题,因而科学家尝试利用半导体等离子体纳米晶或全介质纳米谐振腔来增强PbSCQDs的近红外荧光发射,使其成为更高效、更快的量子发射器。然而,普遍存在光场限制能力弱、Q值低的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武爱民团队与浙江大学副教授金毅团队合作,将BIC引入到PbSCQDs发光应用,查看详情
- 国科大等利用陶器脂质分析揭示西周西北边疆生计策略2023/06/19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连接中原地区与欧亚草原的重要战略通道,于距今4000年左右伴随着日益频繁的跨欧亚大陆文化交流而逐渐形成,并展现出融合了南部中原地区农业与北部欧亚草原牧业的农牧结合经济形态。距今3000年前后,以中原为政治核心区的西周王朝大举扩张。一系列征战及分封举措使得西周王朝与农牧交错带产生了密切互动并控制了其部分地区。然而,目前对于周王室管控下的农牧交错带生计策略知之甚少。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气相色谱-燃..查看详情
- 物理所揭示细胞程序性坏死执行蛋白MLKL插膜过程的构象转变2023/06/16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种基础形式,广泛参与个体发育、机体稳态和炎症免疫等生理过程的调控。作为细胞程序性坏死途径中最下游的执行蛋白,MLKL承担了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诱导细胞坏死的功能。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异常可以引起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器官炎症以及皮炎等多种免疫疾病。MLKL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机制还不清楚: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明确,抑制剂在H4α-螺旋的作用形式不明;H6α-螺旋的自锁定机理不确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多年来致力于研查看详情
- 科学家开发出特异、高效的衰老指示探针2023/06/16细胞在连续传代或受到DNA损伤后发生的形态改变及不可逆的细胞周期阻滞被称为细胞衰老。异常累积的衰老细胞是诱发个体衰老和诸多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原因。靶向清除衰老细胞(Senolytic)可改善组织功能障碍、延缓衰老,进而延长健康寿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何永捍及合作团队,前期挖掘了多个衰老细胞的干预靶点,开发了一系列Senolytic小分子,并证明了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可以延缓衰老、改善衰老相关表型及治疗衰老相关疾病。衰老细胞的精确示踪和可视化是研究细胞衰老机制、评价抗衰老活性药物的关键环节。经典的查看详情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在单细胞精度揭示苔藓类植物地钱的成熟和衰老轨迹2023/06/16苔藓植物是植物界最原始的类群之一,它们生长在湿润和阴暗的环境中,没有根、茎和叶等器官,也不能通过维管束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尽管苔藓植物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性,并且拥有相对简单的植株构造,但是人们对于其细胞类型组成以及成熟和衰老的轨迹还知之甚少。近十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回答这些问题带来了契机。6月14日,《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佳伟团队题为ThematurationandagingtrajectoryofMarcha查看详情
- 中国科大揭示降水对青藏高原污染物年际变化的影响机制2023/06/16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赵纯揭示了降水对青藏高原污染物年际变化的影响机制。研究成果以SouthernHimalayasrainfallasakeydriverofinterannualvariationofpre-monsoonaerosolsovertheTibetanPlateau为题发表在《npj气候与大气科学》(npjClimateandAtmosphericScience)上。青藏高原,又称"第三极",因其独特而广袤的地貌以及众多的冰川资源,对全球及其所在区域的气候产生了深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