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筛限域传质机制研究取得进展2023/04/12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郑安民研究团队在沸石分子筛限域扩散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工作利用分子筛限域环境实现长链烷烃分子自由度的精准调控,通过分子“悬浮”效应实现其超快扩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亚纳米级别的多孔材料是典型的限域反应器,其中吸附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常规体相下存在显著差异。前期研究表明,分子筛限域孔道中的扩散系数与常规体相下呈现出跨越数量级的区别,同时常规情况下限域孔道会抑制分子的扩散,进而影响催化查看详情
- 华北台地寒武系迷宫状生物礁时空演化研究获进展2023/04/12寒武纪是地球系统演化历史中的重要时期,以多门类生物快速出现与爆发式演化为特征,是显生宙五次微生物向后生生物转折时期(MMTs)之一。其中,苗岭统-芙蓉统之交的凝块石与树形石等微生物礁记录了以迷宫状生物礁为代表的微生物-后生动物礁的过渡生物礁类型。迷宫状生物礁以厘米至分米级迷宫状组构为特征,出现在劳伦大陆与华北台地寒武纪晚期至早奥陶世的地层中。这种特殊生物礁的成因被认为是由局限性时间分布及内部海绵发育所指示的生物控制,或与灰岩与泥灰岩沉积、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等环境因素有关。总之,迷宫状微生物岩的时空...查看详情
- 碳纳米环带单分子器件研究获进展2023/04/12单分子器件可用于研究电荷传输的微观机制,并可为在纳米尺度研究物质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提供理想平台。传统上,单分子器件的构建通常需要在功能分子的末端引入杂原子锚定基团,从而将分子固定在电极之间。然而,长期以来,受限于这一方法,单分子器件的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结构相对简单的线性分子体系。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朱道本的指导下,臧亚萍课题组与和合作者首次报道了基于碳纳米环带的单分子器件,并发现了其由于独特的环张力效应带来的异于常规线性分子的新奇电子学和化学性...查看详情
- 中国科大水系锌离子电池研究取得进展2023/04/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宋礼团队基于插层型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同步辐射谱学表征,提出了插层剂诱导Vt2g轨道占据的概念,开发了具有快速充电性能的铵根插层五氧化二钒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rcalant-inducedVt2gorbitaloccupationinvanadiumoxidecathodetowardfast-chargingaqueouszinc-ionbatteries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凭借安全、无毒查看详情
- 广州能源所超长重力热管技术应用成果发布2023/04/114月6日,超长重力热管技术应用评价暨成果发布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任组长的专家组对山西综改示范区超长重力热管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进行了评价。专家组经过考察示范现场、审阅相关资料、听取成果汇报和质询答辩,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应用项目涵盖了地热勘探—设计—钻井—装备制造—安装施工—调试运行的全链条核心技术创新和实际操作经验,创新性强,成果丰富且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组建议加快该技术推广应用,为缓解适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贡献力量查看详情
- 新疆生地所在荒漠植物生存策略与维持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4/11荒漠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理生态过程及其如何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是荒漠生态系统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自然与人工植被是荒漠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的稳定与可持续对区域气候调节、风沙固持和碳汇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荒漠植物长期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对干旱的忍耐程度已达到一定限度,且环境因子(水分)的微小波动均会对其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探究荒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与维持机制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阜康荒漠生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员李彦团队依托古尔班通...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