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煤化所构建出有机分子修饰策略2023/03/24氢溢流是多相催化涉氢反应中的重要基元过程,备受关注。增强氢溢流效应,对其进行精准调控是构建高效涉氢反应催化剂的关键。氢溢流在不可还原性氧化物载体上常常受到限制。研究发现,水或其他醇、酮等分子等可以促进不可还原载体表面的氢溢流。然而,对溢流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及精确调控仍面临挑战。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哲和覃勇团队基于前期对氢溢流效应的研究(Nat.Commun.2019104166;Nat.Commun.2020114773;ACSCatal.2021113159;Nat.Commun.2022查看详情
- 成都生物所揭示绿瘦蛇体色差异的分子机制2023/03/24自然界中,体色多态性广泛存在于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几乎所有动物类群,这些丰富色彩的形成机制备受关注。爬行动物的颜色或斑纹主要由发育自神经嵴细胞的3种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形成,这些色素细胞的排列和相互作用最终产生了不同的色彩。蛇类是体色最丰富的爬行动物之一,其体色多态性在不同物种间或同一物种内均有出现,为研究体色多态性的演化提供了良好模型。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结合透射电镜、组学测序和功能实验等技术手段,探讨了体色多态性蛇...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结核分枝杆菌PtpA诱导宿主细胞铁死亡促进病原菌致病性及播散新机制2023/03/24近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汪静青年研究团队、刘翠华研究团队,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张令强研究团队,揭示了Mtb效应蛋白PtpA通过调控宿主表观遗传修饰诱导宿主细胞铁死亡进而增强Mtb致病性和播散的新机制(如图)。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研究利用体内筛选实验和转录组学分析鉴定到Mtb效应蛋白PtpA是诱导宿主细胞铁死亡的关键效应蛋白,并进一步发现PtpA被Mtb分泌至宿主细胞内可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研究发现,PtpA不具有经典的真核样的查看详情
- 福建物构所在手性钛有机笼的功能组装研究中获进展2023/03/24具有明确和独特空腔结构的离散型金属-有机笼(Metal-OrganicCages,MOCs)在主客体化学/分子识别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而备受关注。目前多数MOCs的主客体化学研究集中于溶液态,从分子水平上观察主客体间相互作用是颇具挑战性的难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张健研究员带领的无机合成化学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配位驱动的后组装修饰策略。该策略将预先合成的手性MOC扩展并固定到多孔框架中,提高了其在固态下的晶态稳定性,实现了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主客体行为,并将其应用于异构体的识别与分离(图1)。该团队通过查看详情
- 沈阳生态所在植物群落氮磷养分不平衡的驱动机制研究中获进展2023/03/24氮(N)和磷(P)是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元素。氮磷养分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至关重要。全球变化背景下,自然生态系统中氮磷输入的不平衡可能导致植物体中氮磷比例失衡而引发系列生态后果。植物N:P计量比可用于指征氮磷平衡状况,而不同植物维持N:P比的能力不同,即其可塑性存在差异。不同物种的化学计量特征可塑性与群落水平植物氮磷养分不平衡的关系尚未阐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化学计量组联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依托内蒙古草原氮素添加长期控制实验平台,分析...查看详情
- 中国科大实现量子增强的微波测距2023/03/2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实用化量子传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郭光灿团队的孙方稳研究组利用微纳量子传感与电磁场在深亚波长的局域增强,研究微波信号的探测与无线电测距,实现10-4波长精度的定位。3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tions)上。基于微波信号测量的雷达定位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生产、健康检测、地质勘探等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发展雷达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量子传感和精密测量利用量子相干、关联等特性提升系统对物理量的测量灵敏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