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高原所在黄绿卷毛菇小尺度遗传多样性研究中获进展2023/03/08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luteovirens)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上的可食用大型真菌,因可食用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已成为高原居民重要的经济来源。该菌多形成肉眼可见的蘑菇圈,这为探讨它的遗传多样性形成机制及生态学功能提供了便利。之前基于微卫星(SSR)的黄绿卷大空间尺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发现,该菌在整个青藏高原尺度上具有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这与其他大型真菌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同(大型真菌孢子一般散落在距离子实体数米范围内)。大型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主要受其生殖策略(reproduction查看详情
- 上海微系统所等报道二维材料中激子气相及其凝聚实验证据2023/03/08激子绝缘体(EI)是固体中由库仑相互作用束缚的电子-空穴对(激子)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的宏观量子体系。激子绝缘体的材料实现是科学界争议的难题,其主要难点在于缺乏确切的实验证据将激子绝缘体与传统电荷密度波(CDW)态区分开来。在激子凝聚的BEC极限中,特有的预形成激子机制是区分EI与传统CDW的重要标志,但目前仍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唐述杰团队、美国斯坦福大学沈志勋团队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教授Sung-KwanMo合作,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实现查看详情
- 昆明植物所揭示新生代气候变化背景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动态演化历史2023/03/08阔叶林是指由被子植物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与松柏类树种组成的针叶林以及荒漠、沼泽等植被型组相区别。阔叶林分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热带雨林等。其中,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植被型,外貌为四季常绿,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树种等是其优势种和特征种。新生代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进一步隆升、东亚季风的形成和加强,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森林植被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尽管东亚季风的起源仍有争议,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早始新世华南等热带地区季风已存在。到了...查看详情
- 东北地理所在微塑料残留对黑土及微塑料圈中微生物氮代谢影响机制方面取得进展2023/03/08微塑料通常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纤维、碎片或颗粒等,其广泛分布与急剧增加已成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热点问题。农用地膜是陆地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微塑料长期残留累积于土壤中,必然扰动微生物介导的土壤养分循环过程,进而影响土壤质量与作物健康。然而,黑土氮循环关键功能微生物对微塑料残留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晰。为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人员基于室内微宇宙模拟培养实验体系,将传统(聚乙烯,PE-MP)和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BMP)微塑料添加至黑土样品中,于培养结束...查看详情
- 新疆天文台南山站1米光学望远镜首次发现近地小行星2023/03/08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1米大视场光学望远镜(NOWT)首次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通告确认,并授予其临时编号2023DB2。近地小行星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太阳系小天体,与太阳最近距离不超过1.3天文单位(日地间的平均距离是一个天文单位),由于它们在轨道运行过程中,很可能从地球附近掠过,所以它们是太阳系内对地球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类小天体,也是小天体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关注的对象。对它们的发现和观测研究有助于认识原始太阳系的成分、太阳系水的分布以及太阳系的动力学演化历史等。经全球各地...查看详情
- 中国科大制备出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单晶LED2023/03/08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肖正国研究组,在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单晶LED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利用空间限制法生长出高质量、大面积、超薄的钙钛矿单晶,并首次制备出亮度超过86000cd/m2、寿命达12500h的钙钛矿单晶LED,向钙钛矿LED应用于人类照明迈出了重要一步。2月2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lybrightandstablesingle-crystalperovskitelight-emittingdiodes为题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