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热物理所实现400°C以下太阳能天然气制氢与脱碳2023/03/14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化,氢能产业迅猛发展。制氢技术是氢能产业的源头,对氢能产业链的整体布局与发展颇为重要。传统制氢技术包括工业天然气重整制氢与煤气化制氢,是目前氢能的主要来源,而在双碳战略与能源低碳转型的背景下,面临的共性挑战包括反应温度高、能耗高、CO2排放高。如何突破“三高”问题,对于氢能与能源结构转型的相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首次实现了400°C温和条件下“净零排放”的天然气制氢原理突破。通过有序分离氢气和CO2产物,天然气查看详情
- 国家天文台实现9k×9k全帧转移CCD天文观测2023/03/14在载人航天工程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宇宙大尺度结构与巡天研究团组研制9k×9k全帧转移CCD天文相机,于2月12日至17日联合CSST科学数据处理系统共同在兴隆观测基地80cm望远镜上开展了试观测。这是国内首次基于9k×9k全帧转移CCD的天文观测,使用了国产CCD和进口CCD。通过本次观测,研究获得了若干标准星、星团和星系的g波段图像以及相应的本底、暗场和天空平场。图1展示了进口CCD观测的NGC3631图像。受望远镜视场和滤光片尺寸限制,实际只使用了靶面中心区域。图2查看详情
- 中国科大等在汉代青铜器铅料产地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3/14秦汉时期中国已进入铁器时代,而青铜器发展进入了衰退期,逐渐失去了礼器的功能,但铜器仍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汉代铜器制造业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故铜、锡、铅资源的消耗量巨大。即使汉代已有较为丰富的文字史料,但对汉代矿产资源开发历史的专门记述较为零散。在铸铜手工业专门化的汉代,不同地区、不同种类青铜器是否共享金属资源,亦或是具有不同的青铜矿料供应体系尚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科技考古实验室在汉代青铜器铅料产地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Fromdi...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三维基因组的单分子拓扑结构多样性和细胞异质性2023/03/09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在不同尺度下形成如染色质环(Chromatinloops)、拓扑关联结构域(TADs、活性/非活性染色质区室(A/Bcompartments)和染色体域(Chromosometerritories)。这些结构对于基因组稳定性的维持、基因表达的精准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命运决定和表型建立。经典的基因组三维结构主要通过染色体构象捕获(3C)及其衍生方法如4Cs、5C、Hi-C、ChIA-PET为代表的多种形式的高通量技术揭示。这些技术可以捕获细胞核内空间相邻的查看详情
- 华南植物园在野生二倍体草莓系统发育和杂交渐渗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3/09杂交与渐渗在野生植物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形成与适应性进化产生重要影响,一直以来都是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然而,物种之间的频繁杂交与渐渗使得重建物种系统发育关系非常困难。遗传重组是产生变异的主要驱动力量之一,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重组率变异如何影响系统发育关系和杂交渐渗尚不清楚。野生二倍体草莓是重要的作物野生近缘种,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中国是其多样性分布中心与起源中心之一,蕴藏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重要的发掘利用价值。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康明团队利用全基...查看详情
- 青岛能源所开发蓝细菌超突变系统并揭示蓝细菌高温高光耐受新机制2023/03/09光合作用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植物和藻类的光合固碳活动为生物圈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初级生产力,理解光合作用机制、优化光合作用效率与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意义。高温高光胁迫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并造成农林牧业经济损失,提高光合生物的高温高光耐受能力是光合作用研究的重要方向。蓝细菌是研究光合作用的模式体系,提高蓝细菌高温高光耐受能力并解析其功能机制,对其他光合生物体系的优化具有指导和示范价值。然而,高温高光胁迫造成损伤的靶点众多、机制不明,传统的代谢工程和进化工程手段均难以取得良好的...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