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学所在界面流变性影响操控液滴热毛细迁移的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3/15在微流体芯片处理技术中,通常需要在微通道中形成、输送和操纵液滴。而随着尺度的减小,界面效应对流动产生主要影响。鉴于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的物理机理,通过光照射沿界面形成局部温度梯度产生马兰戈尼对流,对液滴进行非接触操纵实现在微通道中移动液滴以及对液滴进行分类等技术在微流体芯片的应用中受到关注。近期,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流体力学课题组在基于液滴表面吸热原理通过热辐射技术操控液滴热毛细迁移的物理机制和界面流变性影响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分析了变形液滴在具有均匀和非均匀的热...查看详情
- 大连化物所提出酸性二氧化碳电解新策略2023/03/15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包信和,研究员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团队在酸性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进展,通过催化剂微环境调控,实现了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能量效率和高碳利用效率的酸性CO2电解制一氧化碳(CO),并组装出酸性/碱性串联CO2电解系统,显著提高了CO2电解制多碳产物的碳利用效率。CO2电解反应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是近年来快速发展且极具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当前,CO2电解过程走向实际应用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碱性查看详情
- 水生所发表关于浮萍利用木糖进行混合营养生长的成果2023/03/15浮萍在污水修复和生物能源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自养浮萍由于受CO2和光的限制,生长速率及生物量较低。相比之下,混合营养浮萍可以同时利用光合作用和外源有机碳,代谢具有灵活性,生长速率大于自养浮萍。然而,在混合营养条件下,外源有机碳的添加会增加浮萍生产成本。因此,混合营养浮萍的规模化培养需要选择经济上可行和环境上可持续的有机碳源。木糖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五碳糖,是秸秆等木质纤维原料中除葡萄糖外的主要的糖组分,在造纸废水等多种工业废水中含量丰富,可以作为浮萍混合营养生长潜在的廉价碳源。中国科学院水...查看详情
- 苏州医工所在质谱流式高灵敏单细胞检测研究中获进展2023/03/15细胞是生物结构、功能单元及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生命规律。临床样本量通常较少,单细胞多指标分析对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药物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对单细胞多参数分析日益增长的需求,Tanner等提出了质谱流式细胞仪的概念。与传统的荧光流式相比,该仪器基于非光学物理检测原理与金属标签抗体识别细胞,检测通道理论上可达上百种,同时,检测通道之间相互无干扰,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及低变异系数的优点。目前常见的质谱流式金属标签是基于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等配位基团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地球大陆地壳成分的演化历史2023/03/15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黄方课题组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RobertaL.Rudnick合作,通过冰碛岩和火成岩的钒(V)同位素研究,确定长英质成分主导的陆壳形成于距今30亿年之后。相关研究成果以DominanceoffelsiccontinentalcrustonEarthafter3billionyearsagoisrecordedbyvanadiumisotopes为题,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自45.6亿年前地球形成以来,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查看详情
- 新疆天文台在射电星高精度VLBI天体测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3/03/15如何精确连接基于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观测的国际射电天球参考架(ICRF)和Gaia光学天球参考架(GCRF,是新一代天体测量卫星Gaia时代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射电星是观测到连续谱射电辐射的恒星或恒星状的天体,角径小于1角秒,它既可以通过VLBI观测获得其射电波段高精度天体测量参数,通常又有Gaia的光学波段高精度天体测量结果,所以射电星是连接ICRF和GCRF的关键“桥梁”天体。但是目前具有高精度VLBI天体测量结果的射电星数目还比较少,在天球上的空间分布也很不均匀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