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植物园等在菱属泛基因组和结构变异研究中获进展2023/10/19水稻、玉米和小麦是三大主粮作物,但主粮来源单一成为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的隐患,因此对“孤儿作物”(orphancrop)的重视利用是应对粮食安全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城乡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现代集约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孤儿作物”野生种和地方品种资源正日趋减少,与主粮作物相比,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及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滞后。菱角是典型的“孤儿作物”。新石器时代以来,长江流域的先民开始有意识地大规模采集、驯化菱角。在南宋时期,菱角已成为查看详情
-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用于盐差发电的自组装多孔MOF单层膜2023/10/19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研究员卿光焱团队,开发了一种带正电的自组装金属有机框架(MOF)纳米颗粒单层(SAMM)膜,在保证膜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对SAMM的功能化修饰,并证实了其在渗透发电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在化石燃料持续消耗、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开发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研究热点。在海洋和河流交界处,通过盐度梯度产生的渗透能是稳定且可持续的蓝色能源,通常使用反向电渗析技术(RED)进行收集。然而,目前RED技术使用的离子交换膜存在离子选.查看详情
- E3泛素连接酶HOIL-1L的催化机制和调控机理研究获进展2023/10/19泛素化修饰是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泛素化修饰包括单泛素化修饰和不同连接方式的多泛素化修饰。泛素化修饰在众多的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蛋白质降解、细胞自噬、DNA修复、信号传导等。其中,线性泛素化修饰参与多种免疫相关过程,如NF-kB信号通路和抗入侵病原体的选择性自噬等。线性泛素链组装复合物(LUBAC)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可以介导线性泛素化修饰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由一个催化亚基HOIP和两个调节亚基HOIL-1L和SHARPIN所组成。其中,HOIL-1L作为一个独特的RB查看详情
- 新疆理化所在汞基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方面获进展2023/10/19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作为激光频率转换的关键器件,在全固态激光器中应用广泛。当前,商用的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主要包括类金刚石结构的AgGaS2、AgGaSe2和ZnGeP2等化合物。然而,由于各自本征的性能缺陷,这些材料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红外激光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亟需开发性能优异的新型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汞具有独特的电子构型,利于形成高度极化的Hg2+离子,从而产生显著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因此,含汞硫属化合物被视为开发高性能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最有前景的系统之一,但由于Hg的5d和6s电子,之前发现的查看详情
- 地球环境所揭示黄河流域水体砷的富集机制2023/10/19砷(As)因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危害身体健康。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区域。黄河流域的水质安全成为限制流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黄河流域水体As浓度较高,但水体As的富集机制、来源与潜在的健康风险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团队研究员肖军系统采集了黄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573个),探讨了水体砷富集机制以及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黄河流域As平均浓度高于世界平均值,且地下水As浓度高于地表水。空间上,中游地区As浓度较高而上游和下游地区较低(图1)。流域高As水体查看详情
- 华南植物园揭示养分平衡调控土壤激发效应的微生物机制2023/10/19大气氮沉降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对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养分平衡如何通过与微生物互作,进而影响土壤激发效应(即活性碳输入对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的改变)缺乏机制性研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任务团队基于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养分添加控制实验平台,对长期养分添加的豆科和非豆科植物土壤进行了13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实验,系统研究了土壤养分添加和植物类型调控土壤激发效应微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葡萄糖的添加会加快土壤有机质的降解速率,导致正激发效应...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