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脊椎所等在奇蹄类单胎繁殖策略演化研究中获进展2023/10/20繁殖是生命体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在生物演化历史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化石物种因保存的生物遗骸多为骨骼和牙齿而揭示的信息有限,故繁殖特性的研究少有进展。山东山旺盆地新近纪地层发育于早中新世期间,因出产丰富而完整的骨架化石而举世闻名。细近无角犀(Plesiaceratheriumgracile)的骨架有百具之多,其中一具保存完整的妊娠期雌性犀牛的骨架,腹部有待产的小犀牛未经扰动,异常精美,为犀类繁殖特征的研究提供了绝佳机会。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带领的团队,依据这具骨架以及其他未成年个体查看详情
- 遗传发育所发现大豆籽粒大小和粒重调控的新通路2023/10/20大豆是植物蛋白和食用油脂的重要来源,在食品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利用我国大豆丰富的遗传资源,挖掘相关调控因子,对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劲松研究组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大豆品种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分析,鉴定到影响大豆种子百粒重的相关模块,并进一步从中挖掘出重要的调控因子。进一步,研究基于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鉴定到一系列发育中持续积累的基因。基于以上两组分析获得的重叠的基因,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新的百粒重调控...查看详情
- 生态中心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台(套)生物质乙醇重整制氢技术及装备通过验收、鉴定2023/10/20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台(套)200Nm3/h生物质乙醇重整制氢项目验收、鉴定会在京召开。该项目由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体负责,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担生物质乙醇重整制氢催化剂研制,由四川亚联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装置研制,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重整催化剂安装和重整反应器现场调试,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参与工艺条件适配和现场试运。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总结汇报,经过认真质询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实现了生物质乙醇重整制氢技术的全球首台(套)工业化示范应用,...查看详情
- 福建物构所咪唑鎓基共价有机笼碘吸附研究获进展2023/10/20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核燃料后处理以及核事故产生的挥发性和放射性碘同位素(I129、I131)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因此,亟需开发出易于制备、可靠性好且具有较高结合力和吸附量的碘吸附材料。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庆福课题组,在咪唑鎓基有机分子笼碘吸附研究取得进展。研究通过一锅法高效合成了六价阳离子型咪唑鎓基共价分子笼,通过阴离子置换得到具有不同抗衡离子的分子笼材料(Cage·X查看详情
-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杂合体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2023/10/19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课题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路璐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Sustainability)上,发表了题为Solar-drivenwaste-to-chemicalconversionbywastewater-derivedsemiconductorbiohybrids的研究成果。不同于石油基和糖基生物发酵的化学品生产路线,该工作利用实际工业废水规模化合成半导体材料-细菌杂合体,实现了光能驱动污染物到化学品的高值转化,创建了查看详情
- 云南天文台等揭示大质量恒星死亡前剧烈物质抛射过程2023/10/19近日,《科学通报》(ScienceBulletin)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张居甲团队和清华大学王晓锋团队在超新星闪现光谱研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十年一遇的超新星爆发事件SN2023ixf中还原了超新星前身星在死亡前猛烈抛出自身物质的过程,为构建大质量恒星完整演化图景提供了关键板块。II型超新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爆炸,其富氢的大质量前身星最后阶段的演变尚不清晰。为了建立II型超新星爆炸与大质量恒星晚期演化之间的联系,有必要捕捉超新星爆炸的第一缕光,即由激波爆发冷却产生的高能光子电离星周物质造成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