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光机所在分子动力学模拟光致热折变玻璃结构/性质方面获进展2023/09/11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研究员胡丽丽团队在分子动力学模拟光致热折变玻璃结构/性质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Developmentofbromine-relatedpotentialsformoleculardynamicssimulationsoftheoxyhalidephoto-thermo-refractiveglass为题,发表在《国际陶瓷》(CeramicsInternational)上。光致热折变(PTR)玻璃经过紫外辐照和热处理后其折射率会发生改变,被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靶向PMN-MDSCs的全新肿瘤免疫治疗靶点2023/09/089月6日,《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允研究组与复旦大学罗敏/卢智刚/高海研究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CD300ldonneutrophilsisrequiredfortumour-drivenimmunesuppression)。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高度保守的肿瘤免疫抑制受体CD300ld。CD300ld在PMN-MDSCs上特异性高表达,是调控PMN-MDSCs募集及免疫抑制功能的关键受体。靶向CD300ld能够通过抑制PMN-MDSCs的募集和功能,重查看详情
- 特异性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状态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研究获进展2023/09/089月7日,《自然-代谢》(Nature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海波研究组撰写的题为Alleviatingsymptomsofneurodegenerativedisordersbyastrocyte-specificoverexpressionofTMEM164in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出跨膜蛋白TMEM164是神经毒性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特异性过表达TMEM164可在体外抑制神经毒性状态星形查看详情
- 科学家探究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的本星系群矮星系探测极限2023/09/08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台、浙江大学等,探究了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对于本星系群矮星系的探测能力。该研究表明CSST将拓展近邻矮星系的搜寻概率。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在冷暗物质主导的宇宙中,星系形成是等级成团的。宇宙早期的微小量子扰动在宇宙暴胀过程中被放大,小的结构先进入非线性增长阶段并率先坍缩形成小暗晕,更大尺度的暗晕由这些小暗晕相互并合而形成。其中,部分小暗晕并合后将在大尺度暗晕内以子结构的形成存在。本星系群作为宇宙学...查看详情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关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进展2023/09/089月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斌院士团队在《自然-遗传学》(NatureGenetic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eandfunctionofricehybridgenomesrevealgeneticbasisandoptimalperformanceofheterosis的研究成果。韩斌团队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杨仕华、龚俊义研究组,收集了2839份杂交水稻种质资源。这些资源覆盖了整个中国杂交水稻育种历史,也是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最大规模杂交稻种质资源集。其中,18份代表性杂交稻材料查看详情
- 天津工生所在维生素B6生物合成方面获进展2023/09/08维生素B6是生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包括六种形式,以磷酸吡哆醛PLP为辅酶形式参与氨基酸和糖代谢、血红素和神经递质合成等过程。吡哆醇PN为主要的商品形式。部分微生物和植物可以从头合成维生素B6,动物及人类依赖外界获取来补充维生素B6。目前,维生素B6主要依赖化学法合成。化学合成过程中需用到强腐蚀性的三氯氧磷和有毒溶剂苯等,且副产物处理难度较大,面临不可持续、安全隐患、污染环境等问题。生物制造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安全隐患小、环境友好等优点,但维生素B6的生物制造受限于产量较低,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克服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