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纳米中心在血氧饱和度活体动态成像技术方面获进展2023/09/12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依赖于在周围血管中汲取的氧气和养分,以维持其异常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行为。大量研究表明,不同肿瘤之间存在显著的代谢微环境异质性,且其内在和外在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尚未阐明,而这种代谢微环境的异质性严重影响针对肿瘤代谢特异性药物的有效性。肿瘤组织内部及周围血管中的血红蛋白负责氧气分子的运输,因而在活体原位条件下对肿瘤相关血管中血氧饱和度水平的可视化监控和定量化测量,有助于有效评估肿瘤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和代谢微环境,从而为肿瘤学研究和临床诊断预测提供更精确、更全面的关键信息。&ens...查看详情
- 脑智卓越中心等解析视觉空间偏好的环路机制2023/09/13近日,《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AFrontalTranscallosalInhibitionLoopMediatesInterhemisphericBalanceinVisualProcess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徐敏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思宇研究组合作共同完成。 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信息交流对于感觉信息的处理至关重要,而胼胝体作为大脑中最大的白质结构,连接许多脑区。以往研究发现,额顶叶皮层损伤导致的跨胼胝体抑制失衡会查看详情
- 微生物所揭示CRISPR护卫RNA的全新生理功能2023/09/129月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明和向华团队合作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Host&Microbe)上,发表了题为WidespreadRNA-basecasregulationmonitorscrRNAabundanceandanti-CRISPRproteins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揭示了CRISPR护卫RNA的全新生理功能。 细菌CRISPR-Cas免疫系统由CRISPR结构和Cas蛋白组成,而Cas蛋白的表达如何适应时刻变化的CRISPR结构和crRNA表达量是该领域尚未解决的查看详情
- 合肥研究院发现花生四烯酸促进放射性肠损伤发生2023/09/12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韩伟团队发现,膳食中的花生四烯酸会促进放射性肠损伤发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RedoxBiology上。 放射性肠损伤(Radiation-inducedintestinalinjury)是腹盆腔及腹膜后肿瘤放疗时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发病率约80),严重时或导致放疗中断并危害健康,但目前临床尚无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方法。因此,确定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病机制,是发展放射性肠损伤治疗策略的重要前提。 该团队对存在放射性肠损伤症状的小鼠的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查看详情
- 水生所揭示湖泊微表层中环境浓度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微囊藻水华毒性的调控作用与机制2023/09/1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nionicsurfactant,AS)是一类能够改变目标溶液界面张力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日化、金属加工、皮革、纺织、石油石化等工业领域。以线性烷基苯磺酸钠(LinearAlkylbezeneSulfonates,LAS)为代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富营养化湖泊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在藻类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有研究发现,LAS对藻类生长表现出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效应。然而,关于LAS在水体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产毒蓝藻种群竞争和水华综合毒性的潜在影响却鲜有报道。&en查看详情
- 精密测量院等在锂离子精密光谱研究中获进展2023/09/12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高克林、管桦实验团队与研究员史庭云理论团队,联合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教授严宗朝、加拿大温莎大学教授G.W.F.Drake、海南大学教授钟振祥、浙江理工大学讲师戚晓秋等实验团队,在少电子原子体系——锂离子精密谱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将6Li+离子23S和23P态超精细结构劈裂的测量精度提高至10kHz水平,并精确确定了6Li原子核的电磁分布半径(Zemach半径)。这一基于原子精密光谱的工作独立于原子核模型,为揭示锂原子核结构、特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