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天文台等关于部分脉冲星后随测时研究获进展2023/09/04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发生超新星爆发而形成的产物之一。脉冲星具有原子核的密度,是宇宙天然的极端物理实验室。它的超强引力场为检验广义相对论提供了独特条件。脉冲星测时可以准确测量其自转参数、天体测量参数、双星运动轨道参数,并可以通过自转参数推算脉冲星的磁场、年龄和能损率等。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博士研究生吴庆东及合作者,使用“中国天眼”(FAST)对漂移扫描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CRAFTS)发现的部分脉冲星进行后随测时研究,得到了2颗毫秒脉冲星和22颗查看详情
- 科学家创建新的全基因组分析方法并发现人类在早、中更新世过渡期经历严重的群体瓶颈2023/09/019月1日,《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组合作撰写的题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umanbottleneckduringtheEarlytoMiddlePleistocenetransi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创建了快速极小时间溯祖(FitCoal)新理论,并发现了人类在早、中更新世过渡期由于气候环境的急剧变化经历了严重的群体瓶颈,人类祖先近乎灭绝。史前人口数量的变化,综合反映了该查看详情
- 天文学家首次获得黑洞磁场囚禁吸积盘形成的观测证据2023/09/01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利用我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等多台望远镜对黑洞X射线双星MAXIJ1820+070的爆发事件开展了多波段观测研究,发现了黑洞喷流的射电辐射和黑洞吸积流外区的光学辐射相对于吸积流内区高温气体(热吸积流)的硬X射线显示出罕见的长时标延迟现象(分别滞后约8天和17天)。该研究首次揭示了黑洞吸积流中磁场运输过程,以及黑洞附近热吸积流中形成磁囚禁盘的完整过程,是对磁囚禁盘理论模型的最直接观测证据,推进对不同量查看详情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发现植物细胞粘连的重要功能及其形成的关键基因2023/09/01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组在《自然-植物》(NaturePlan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ewfamilyofproteinsisrequiredfortetheringofCasparianstripmembranedomainandnutrienthomeostasisofric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鉴定到植物中一个全新的蛋白质家族GAPLESS,并发现该家族成员介导了植物根部内皮肤屏障“凯氏带”处的细胞壁与细胞质膜粘连,从而控制水稻营养运输和生查看详情
- 宁波材料所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2023/09/01近年来,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的增长,对可穿戴发电设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具有重量轻、设计性强和便于加工的特点而成为柔性电源的理想解决方案。然而,相较于目前光电转化效率已超过19的刚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化效率以及力学性能上仍存在不足。因此,开发具有高光电转化效率和高力学稳定性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极富挑战。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提出了将柔性寡聚物受体作为第三组份掺入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策略,能够同时提高有机太阳能...查看详情
- 植物所揭示水稻垩白与整精米率的新机制2023/09/01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外部颖片和内部颖果的不平衡生长通常导致颖果产生缺口,其特征是成熟颖果腹侧有可变长度的V型裂纹。研究表明,约有6的水稻种质材料产生V型裂纹颖果,而在大籽粒水稻种质材料中,这一比例达16。过量使用化肥、灌浆期温度变化异常等环境因素诱导颖果产生V型裂纹。颖果V型裂纹导致稻米垩白增加和整精米率降低,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因此,揭示稻米V型裂纹的分子细胞学机制对于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对此机制尚缺乏了解。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台研究组利用Smallandnotchedgrain(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