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药物所揭示B类GPCRs新型小分子药物靶点的偏向性激活机制2023/08/02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是细胞表面受体家族中最大的一类,调控着人体各种生命活动且与疾病密切相关,有超过30的药物作用于GPCR。而B类GPCRs是一类重要的多肽激素受体,包括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多肽受体(GIPR)和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PTH1R)等在内的共15个激素受体。它们主要通过调节多肽类激素的信号传导来调控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血糖调节、骨代谢、胃肠道功能、神经调节和生长调节等,查看详情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helper免疫受体细胞膜定位和抗病小体形成的机制2023/08/02植物依赖细胞内免疫受体NLR识别病原菌分泌进入胞内的效应因子(effector),并触发ETI(Effector-TriggeredImmunity)免疫。NLR蛋白根据其N末端结构域可分为三类——TIR-NLR(TNL),CC-NLR(CNL)和CCR-NLR(RNL);根据NLR发挥功能的方式可分为两类——识别effector并起始ETI信号的sensorNLR、作用于sensorNLR下游并进一步转导免疫和细胞死亡信号的helperNLR。TNL和CN查看详情
-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单细胞轨迹推断技术2023/08/027月3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胡政课题组与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周达课题组合作,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PhyloVeloenhancestranscriptomicvelocityfieldmappingusingmonotonicallyexpressedgen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新颖的单细胞分化轨迹推断的算法框架,并命名为PhyloVelo。该方法通过联合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和谱系示踪数据,鉴定随细胞分裂而表查看详情
- 理论物理所等在超导量子芯片上模拟黑洞的量子效应2023/08/02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类特殊天体。20世纪70年代初,霍金、贝肯斯坦等的研究表明黑洞具有热力学性质:黑洞具有正比于其视界面积的熵;黑洞会以热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粒子,其辐射温度正比于其表面引力;黑洞的质量、熵和温度等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黑洞的热力学揭示了引力的量子效应。因此普遍认为黑洞是通向量子引力理论的窗口。 实验检验黑洞的量子效应是颇具挑战性的任务,原因在于这些效应非常微弱、极难观测。例如,一个太阳质量大小的黑洞,其对应的霍金温度只有10-8K,远低于宇宙微波查看详情
- 武汉岩土所提出考虑应力张量相关性的三维初始地应力场数值反演方法2023/08/02大型复杂深部地下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测试成本高、现场测量条件有限,导致原位地应力测量数据有限,难以反映工程区域初始地应力场的宏观分布规律。初始地应力场数值反演指基于有限应力实测点与仿真地质模型,模拟重力与构造运动并叠加形成目标应力场的过程,是由点到场的反分析过程。目前,三维初始地应力场数值反演中的关键问题在于确定各反演自变量的权重系数,却忽略地表形貌、断层节理等复杂地质条件会强制扰动局部区域的应力场,进而引起子应力场存在共线性的事实;实测与预测应力张量间的相似性评价是深部工程三维初...查看详情
- 多波段观测揭示磁星快速射电暴机制特点2023/08/027月29日,《科学进展》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所等组成的联合团队,通过FAST“快速射电暴的搜寻和多波段观测”优先重大项目开展的研究工作。该工作针对河内快速射电暴磁星SGRJ1935+2154的多波段观测,揭示其射电脉冲星辐射相。该团队通过对比脉冲星辐射和其X射线辐射轮廓相位,发现其所发出快速射电暴爆发与脉冲星脉冲具有不同的相位分布,快速射电暴发生的相位更为随机。该工作揭示了快速射电暴爆发现象与射电脉冲星辐射可能存在物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