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脊椎所等研究证实古鸟类叶食性的起源2023/08/01近日,《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导完成的热河生物群中古鸟类食性研究。研究人员在1.2亿年前辽西热河生物群古鸟化石胃容物中发现了被子植物早期分支木兰类叶子的植硅体,首次证实了古鸟类叶食性的早期起源和演化。 被子植物决定了现代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景观构成,维持着包括人类在内大量多门类生物类群的生存需求。长期以来,鸟类被认为可能在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多样性方面扮演着协同演化的重要角色,而化石记录的匮乏,使得这样的假说很难找到确查看详情
- 大连化物所揭示一步热解法制备钒酸铋光阳极中制约水氧化性能的关键因素2023/08/01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钒酸铋(BiVO4)光阳极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一步热解法制备钒酸铋光阳极中制约水氧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为钒元素的流失以及四方相杂质的生成。光电催化分解水是实现太阳能到绿氢转化的理想途径之一。其中,高效光阳极的可控制备及易于放大是实现这一技术规模应用的关键一环。单斜相BiVO4是兼顾宽范围可见光利用和优良光电稳定性特点的“明星”材料,广泛用于光阳极水氧化研究。相比于主流的二步制备方法,查看详情
- 青藏高原所重估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俯冲板块的温度场特征和脱水前沿分布2023/08/01俯冲温压条件是俯冲带地球动力学的核心关键要素,决定了俯冲带物质循环总量分布和能量分布。基于俯冲温压条件的水、碳通量测算是国际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普遍采用的板间解耦假设,传统的二维模型预测与地质记录结果不一致,模型预测的温度比岩石记录的温度平均低了约200-300°C。针对模型与记录不一致的情况,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开发并运用了板间耦合的三维俯冲数值模型,在千岛群岛-堪察加俯冲带重新计算和评估了俯冲温度场和脱水前沿分布,得到与出露岩石温压条件观测值更加吻合的结果。该模..查看详情
- 喀斯特坡面关键带植物水分利用及适应机制研究获进展2023/08/01喀斯特碳酸盐岩在垂直方向上经过强烈的溶蚀作用,使得降水通过岩石的裂隙分散入渗,形成以峰丛为主的岩溶地貌。岩溶作用使得喀斯特坡面土层浅薄、持水能力较差,加之沿坡发生土壤侵蚀,导致自下而上的岩土结构、水分过程存在较大异质性,造成了湿润气候条件下特殊的岩溶干旱现象。缺水少土的恶劣生境使得生态恢复工程开展近30年后,自然植被群落仍处于演替初期阶段,沿坡植被群落受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喀斯特植物蒸腾平均水龄极短(<30天),表明植物主要依赖由近期降水补给的水源。而坡面关键带的水分变化如何影响...查看详情
- 半导体所观测到各向异性平面能斯特效应2023/08/01磁性材料是构成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性材料,在永磁电机、磁制冷、磁传感、信息存储、热电器件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自旋电子学前沿领域,利用磁性材料中的磁矩引入额外对称性破缺效应是研究热点。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朱礼军团队在单晶CoFe001薄膜器件中观测到各向异性的平面能斯特效应(PlanarNernstEffect),其强度随001晶面的晶格方向强烈变化并呈现面内双轴各向异性(图1)。当磁矩在外磁场驱动下在薄膜材料平面内旋转时,电流产生的温度梯度导致的平面能斯特电压表现为一查看详情
- 力学所揭示软物质和生命物质应力松弛中转变行为的特征规律及其与多尺度结构的关联2023/08/01软物质和生命物质力学是新兴的力学前沿交叉领域之一。生命体不同层级力学表征及其力学调控规律的研究是揭示生命活动奥秘的前沿基础以及发展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服务人类健康的需要。细胞、组织等生命物质的力学性质颇为复杂,兼具流体黏性和固体弹性,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力学行为,对定量的实验表征和本构模型的建立带来挑战。而水凝胶等软物质材料的材料属性与细胞、组织等生命物质相似并相对可控,同时作为细胞外基质,水凝胶等软物质材料的力学性质对调控细胞和组织的生物学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关于水凝胶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