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揭示啮齿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结构特征反映宿主的系统进化关系2023/08/01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肠道微生物与其宿主形成了共生功能体。肠道微生物对于维持宿主的能量代谢、免疫功能和社会行为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动物宿主的生存和繁殖适合度。由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全基因组决定了动物物种的适应与进化。然而,关于宿主遗传因素(系统发育)与环境变量对肠道微生物结构的相对贡献尚不明确,特别是亲缘关系较近物种肠道微生物的关系。此外,不同物种能量代谢特征与系统发育关系未见报道。7月29日,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德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学英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JohnR.S...查看详情
- 生物物理所建立定量测定离子束对细胞切片中蛋白质的损伤新方法2023/08/01较体外纯化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处于工作状态的蛋白质机器具有更为完整和生理的构象。因此,在细胞环境中直接对蛋白质机器进行三维结构解析是结构生物学的下一个目标,也是冷冻电镜技术发展的前沿。而利用冷冻电镜研究细胞中的蛋白质结构,需要采用聚焦离子束将细胞减薄成150纳米左右厚度的薄片。该方法通过高能离子束轰击冷冻细胞生成一个薄片。由于离子束接触薄片的上下两个表面,该减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两个表面产生损伤。目前,尚无手段可以定量地分析其损伤的程度及深度,难以估算这些损伤是否会限制冷冻电镜解析细胞内蛋白...查看详情
- 深圳先进院等提出器官手术解剖功能区域自动分割方法2023/08/01基于功能区域的解剖切除作为手术切除方法,可有效减少局部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器官解剖功能区域分割(将同一器官分割成多个解剖区域)可以定位肿瘤在子区域的位置、计算器官的术后残余体积,帮助外科医生制定解剖切除术前规划。 而与器官分割相比,器官解剖功能区域分割更具有挑战性:不同功能子区域间相似的HU分布,不可见边界以及解剖标志和其他解剖信息之间的相似性,会使解剖功能区域自动分割存在子区域间的外观模糊,致使下游临床任务的失败。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查看详情
- 遗传发育所发现植物受精恢复新机制2023/07/3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红菊研究组发现了雌配子直接通过分泌花粉管吸引信号恢复受精的机制,回答了为什么双受精失败,胚珠会持续吸引花粉管这一问题,为解答自然界有些物种的助细胞在进化中丢失提供了线索,并为通过人工授粉挽救濒危物种提供了理论参考。7月28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Cell)上。植物开花受精发育形成果实是人类熟知的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重要“口粮”。然而,人们对植物开花受精规律的认识,是逐步靠近真相的漫长过程。1904年,科学家观察到植物开花受精查看详情
- 水稻平衡抗病和耐热性的机制研究取得进展2023/07/317月2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组联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刘军钟研究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组,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heOsSGS3-tasiRNA-OsARF3moduleorchestratesabiotic-bioticstressresponsetrade-offinr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OsSGS3-tasiRNA-OsARF3模块平衡水稻耐热性和抗病性的机制。水稻是重要的主食来源。水稻的稳查看详情
- 深圳先进院等设计新型“人工光细胞”构建方法2023/07/31将高效吸收光能的半导体材料与高选择性催化的活细胞集成,合成新的人工体系(“人工光细胞”),利用微生物的优异胞内催化能力将半导体吸收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可潜在提高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和特异性生产复杂化合物的能力,为光驱生物制造技术提供新路径。然而,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产生的是电子,细胞利用的能量为生物能(ATP和NADPH),因而必须将电子转化为生物能才能实现新技术路径。由于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绝缘性,致使半导体材料光生电子极难进入细胞,与胞内生物电子交汇并转化为生物能的效率低。因此,如何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