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智卓越中心建立在体高通量谱系示踪新技术2023/07/187月17日,《自然-方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跃军研究组撰写题为《利用CRISPR条形码技术全面绘制小鼠脑内的单细胞时空谱系》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建立能够应用于小鼠体内任意组织器官的谱系示踪新技术——CREST,解析了小鼠中脑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单细胞时空谱系图谱,揭示了小鼠中脑发育过程中新的谱系分化路径和分子调控机制。CREST技术为高通量解析小鼠组织器官发育的单细胞谱系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为从谱系视角研究各种发育疾病的发病机制查看详情
- 研究发现脯氨酸羟基化修饰调控2型糖尿病的新机制2023/07/18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大学合作,首次解析脯氨酸羟基化修饰调控2型糖尿病进展的新机制,揭示了脯氨酸羟化酶3(PHD3)通过羟基化增加糖异生关键转录因子CRTC2的核定位与活性,进而增加肝脏糖异生基因表达和葡萄糖产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肝脏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肝脏糖代谢在维持机体血糖稳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肝脏糖异生过度增加是导致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通过激活PKA通路和增加CREB的磷酸化来促进CREB与其查看详情
- 昆明动物所揭示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基因座内多变异-多基因作用机制2023/07/18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受多种遗传因素的影响。目前,基于大规模病人-对照人群的遗传学研究,特别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已鉴定到近百个可靠的AD遗传风险相关基因座(loci),为AD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靶点发掘提供了契机。然而,大部分基因座包括几十到上百个紧密连锁的、统计学相关的非编码区变异和多个表达高度相关的基因,从中识别真正具有生物学效应、与疾病发病相关的变异(功能变异,causalvariant)和基因(致病基因,causalgene)是AD遗传学研究的热查看详情
- 兰州化物所固-液摩擦起电机制研究获进展2023/07/18固-液界面的摩擦起电与表界面性质相关,在界面双电层理论、油液摩擦静电防护、润滑与润湿性原位监测、新型能源收集等研究领域中成为新的热点,但其内在工作机制及其应用仍是亟需探究的关键难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道爱团队近年来在固-液界面摩擦起电机理、调控策略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固-液界面摩擦起电受材料表面成分、结构、润湿性、液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表面成分的不同影响其摩擦起电得失电子的能力,表面结构及润湿性影响其接触面积及摩擦电荷的双电层性质,液体的...查看详情
- 琥珀标本揭示线虫寄生行为的演化2023/07/17线虫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的表层环境中。而由于体型小、无硬质结构,线虫化石记录稀少。索线虫是一类特殊的线虫。与其他线虫相比,索线虫体型大。琥珀中有不少索线虫及其寄主共同保存的化石。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美国、英国的同行合作,通过16块缅甸克钦琥珀(约1亿年前)中索线虫及其寄主的标本开展研究,进而揭示了线虫寄生行为的早期演化历史。7月14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Life上。线虫是生物圈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营养元素循环,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索线虫主要寄生于各类无脊椎动物...查看详情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新发现古人类顶骨化石2023/07/17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是继1973年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来在周口店遗址区域首次发现的更新世人类化石。在过去的近100年的时间里,周口店第1地点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探索人类演化的最重要的研究材料。遗憾的是,这批重要的直立人化石连同山顶洞发现的人类化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丢失,只剩下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进化博物馆的1921年和1923年试掘获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