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医工所合成新型多色余辉硅基纳米复合物2023/07/05光致发光材料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现已开发出水印、二维码和发光打印等多项防伪技术。然而,常见的荧光材料颜色单一且易被模仿,更有效的防伪策略是光学特性多维度可调的新型材料,如发射颜色、发射强度以及余辉时长。这些光学特性可以消除背景干扰,并能够通过颜色和余辉时长的组合来实现多重加密。 室温磷光(RTP)材料因特有的余辉现象被应用于生物成像、信息安全和显示器等。传统的RTP材料合成原料主要涉及稀土离子或重金属来实现磷光,这导致它们的应用受到高成本或毒性问题的限制。此外,磷光材料的制备过程...查看详情
- 深圳先进院无创血糖监测研究取得进展2023/07/05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微创中心研究员聂泽东团队在基于生理信息的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NoninvasivebloodglucosemonitoringusingspatiotemporalECGandPPGfeaturefusionandweight-basedChoquetintegralmultimodelapproach为题,发表在IEEETransactionsonNeuralNetworksandLearningSystems上。这是继该团队研究基于生理查看详情
- 动物所关于长寿哺乳动物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获进展2023/07/05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长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如裸鼹鼠、弓头鲸、大象和蝙蝠等,展现出长寿命、抗肿瘤的特点,成为研究动物抗衰老机制的模型。在这些长寿动物中,裸鼹鼠、大象和蝙蝠等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肿瘤能力,而这些物种间是否存在一定的抗肿瘤表型趋同尚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旭明团队对多个长寿哺乳动物如大象、蝙蝠、裸鼹鼠等,开展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探究长寿哺乳动物抗肿瘤的机制。研究发现,部分...查看详情
- 天津工生所在构建新型双碱基编辑器方面取得进展2023/07/04碱基编辑器是基于CRISPR/Cas9发展的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诱导单个碱基的突变,而鲜有关于特异性介导A-to-G和C-to-G双突变的碱基编辑工具的研究。此外,关于碱基编辑系统与染色质环境之间的联系也少见报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毕昌昊带领的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团队,联合研究员张学礼带领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团队,在构建新型双碱基编辑器方面取得新进展。 为了探索染色质环境对碱基编辑效率的影响,科研人员系统性筛选了多个类型的染色质调控因子。该研究发现了新型的查看详情
- 研究发展出单层二硫化钼低功耗柔性集成电路2023/07/04柔性电子是新兴技术,在信息、能源、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柔性集成电路可用于便携式、可穿戴、可植入式的电子产品中,对器件的低功耗提出了极高的技术需求。相对于传统半导体材料,单层二硫化钼二维半导体具有原子级厚度、合适的带隙且兼具刚性(面内)和柔性(面外),是备受瞩目的柔性集成电路沟道材料。然而,推动二维半导体柔性集成电路走向实际应用并形成竞争力,降低器件功耗、同时保持器件性能是关键技术挑战之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广宇课题组器件研究方向近...查看详情
- 版纳植物园在开花关键转录因子CO负调控植物的耐盐性方面获进展2023/07/04开花途径关键转录因子CO(CONSTANS)是植物响应光周期信号诱导开花过程的关键决定因子之一。在长日照(LD)条件下,植物幼叶维管组织韧皮部中的CO蛋白结合成花素基因FT的启动子,从而激活FT基因的表达,促进植物开花过程。此外,CO基因还在植物嫩叶叶肉细胞和根部等多个组织中表达,而相应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甚少。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环境适应性研究组发现,CO基因的表达受盐害胁迫的抑制。该团队通过基因功能分析发现,CO负调控拟南芥的耐盐能力。CO功能缺失突变体较野生型植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