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化所在喀斯特区磷石膏固废无害化资源化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7/04我国西南喀斯特区是全球最大的磷矿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磷化工产业集中分布区。在这一区域,磷化工(湿法生产磷酸)副产物磷石膏固废堆存量高,且每年有新增。巨量磷石膏堆存产生的强酸性渗滤液与碳酸盐岩相互作用,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引发了水污染事件。磷石膏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利用是源头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不足40,无害化资源化技术面临处理成本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制约了区域磷化工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科学、高效、低成本无害化资源化技术成为喀斯特区磷石膏固废污染治理...查看详情
- 华南植物园在石仙桃叶绿体基因组进化和系统学研究中获进展2023/07/04兰科石仙桃属植物(PholidotaLindl.exHook.)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约有30种,我国产约15种。该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中,有些类群为传统中药材,俗称石橄榄。然而,以往由于采样不足、缺乏足够的信息位点及有限的基因组信息,该属和近缘属间的关系和系统地位尚不清楚以及石仙桃属的分类问题尚存在争议。为探讨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叶绿体基因组的变异模式,科研人员对13种石仙桃属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组装和注释分析。结果显示,石仙桃属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典型的环状四分体查看详情
- 兰州化物所在马铃薯化学与加工技术方面获进展2023/07/04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材料与分离分析组多年来致力于马铃薯营养组分、食品安全和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近期,研究人员分别就“中国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及对世界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及“基于马铃薯的功能性食品”进行了综述,相关成果发表在《马铃薯研究》PotatoResearch)和《食品》(Foods)上。研究人员对传统地方食品——洋芋搅团进行了营养和低血糖功能性改良,采用口腔-胃-小肠体外模拟消化分析了洋芋搅团中查看详情
- 动物所开发出新型TnpB微型基因编辑工具2023/07/04CRISPR-Cas技术促进生物医学研究。除了广泛使用的Cas9系统之外,其他CRISPR亚型也不断被发现并应用于基因编辑,例如能够装载进AAV病毒的SaCas9(1053aa)以及更小的微型CRISPR-Cas系统Cas12f(400~550aa)。已发表的工作重建了CRISPR-Cas系统的起源,发现了原核转座子编码的IscB和TnpB蛋白分别是Cas9与Cas12核酸酶的祖先。这些祖先蛋白尺寸较小,但是否具备核酸酶活性缺乏证据;直到2021年,IscB和TnpB被发现在非编码RNA(omegaRNA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二维半导体中本征极化子的原子级操纵2023/07/03极化子是半导体或绝缘体中的一种基本物理现象,是由材料体内的额外电荷(电子或空穴)在电声耦合作用下被束缚在局域晶格畸变处而构成的复合准粒子,对材料的输运特性、表面催化、磁性甚至超导性表现出重要影响。在原子尺度下对极化子的表征和操纵有助于了解极化子的基本物理机制,乃至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然而,自极化子概念提出以来,研究发现具有极化子的材料体系中,额外电荷往往来自于晶格缺陷如空位、掺杂或吸附原子等,因而极化子在实空间中被束缚在缺陷附近,若要实现对极化子的人工操纵就需要克服晶格缺陷的影响,这阻碍...查看详情
- 古脊椎所揭示飞行压力让恐龙到鸟演化速度变慢2023/07/03近日,《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Ecology&Evolution)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与周忠和完成的关于恐龙到鸟类演化过程中形态多样性和演化速率的深时变化问题。恐龙到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中最为“震撼”的事件。这一过程涉及大量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表皮衍生物等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或是趋同、或是同源作用的结果,但他们多数与飞行的起源相关。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以肢骨长度所代表的体型改变。例如,从整体趋势看,在演化树上和鸟类关系更近的兽脚类恐龙有着相对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