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密测量院研制出不确定度达E-18量级的室温钙离子光钟2023/07/03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高克林、管桦研究团队研制出不确定度达4.8×10-18的室温钙离子光钟,为下一步实现10-18量级的可搬运钙离子光钟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应用》(PhysicalReviewApplied)上。实现高精度的可搬运光钟是实现光钟应用的关键和必要条件。国际计量局于2017年提出了参考光钟重新定义秒的路线图,其中一项条件是不同光钟间的频率比值的吻合度优于5×10-18,将高精度光钟搬运到各个实验室进行频率比对是重要的方法之查看详情
- 武汉植物园在亚洲莲花色差异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中获进展2023/07/03莲来自莲科莲属,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种属之一。目前现存的莲属植物仅有两个种——亚洲莲和美洲黄莲,且花色差异明显。亚洲莲野生种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而美洲黄莲的花色仅有黄色。先前研究表明,红色亚洲莲和美洲黄莲之间的花瓣颜色变化可能与黄酮合成酶(FLS)和MYB5的活性有关。然而,亚洲莲红白色差异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科组在《植物生理学》(PlantPhysiology)上,在线发表查看详情
- 云南景谷发现翅子树属化石2023/07/03锦葵科翅子树属(Pterospermum)植物现有约40种,是指示热带气候的重要类群。热带亚洲是该属植物的现代多样性中心,仅在云南南部就有7种。翅子树属植物叶片通常偏斜,分裂或不裂,同一种内常具二型叶,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此前从未有该属植物的大化石报道,限制了对其生物地理历史的认知。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长期致力于热带亚洲新生代生物多样性演化。在对滇南地区景谷植物群的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了大量翅子树属叶片化石。化石表面保留了昆虫取食痕迹。研究查看详情
- 科研人员提出孔径小于10纳米的固态纳米孔制备新方法2023/07/03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与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孔径小于10纳米的固态纳米孔制备新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Letters)上。 高质量固态纳米孔的制备是DNA测序、纳流器件以及纳滤膜等应用的关键技术。当前,在无机薄膜材料中制备固态纳米孔的主流方法是聚焦离子/电子束刻蚀。该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需实时反馈,更适合于单个纳米孔的制备。因此,探索孔径可调、孔密度可控和无需实时反馈的固态纳米孔快速制备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查看详情
- 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发现研究获进展2023/06/30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许杨团队首次报道了对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观测,系统地展示了对于里德堡激子的可控调节以及空间束缚,为实现基于固态体系中的里德堡态在量子科学和技术等方向上的应用提供了潜在途径。6月3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发现》(ObservationofRydbergmoiréexcitons)为题,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电影《绿巨人》假设,人受到强力辐射后,诱发身体里的神秘力量,变为拥有超强力量的绿巨人。这种现实中很难实现的事情,在固体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大陆风化作用增强诱发泥盆纪末生态危机2023/06/30中、晚泥盆世,随着森林系统和种子植物的出现,复杂陆地生态系统得以建立,形成了地球生命演化史中继生命起源、寒武纪海洋生物大爆发之后的一次重要生物演化事件,并对地球表层系统产生重要影响。陆地植物通过增强岩石与矿物的物理与化学风化,增加有机碳储库和促进水循环,逐渐改变大陆地形地貌、地表元素循环过程和海洋沉积物类型,最终引发一系列的气候与海洋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冷、海水富营养化和死亡地带增加等。然而,早期陆地植物演化是否曾导致大陆风化作用的显著增强,以及能否对地球表层实现快速而大幅度地改造,引发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