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龙科物种适应性演化与保护研究获进展2023/05/25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林强研究员团队解析了叶海龙(leafyseadragon)拟态特征形成的进化和遗传学基础,基于基因编辑技术阐明了其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下海龙科物种适宜栖息范围的演变趋势。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China-LifeSciences,图1)上。课题组前期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的成果解析了草海龙(weedyseadragon)复杂查看详情
- 物理所发现具有优异交换偏置效应的双钙钛矿高压新材料2023/05/25过渡金属钙钛矿氧化物表现出丰富的物理性质,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简单钙钛矿具有ABO3构型,若将B位放入两种金属离子,则会衍生出B位有序钙钛矿A2BB'O6。在后者中,两种过渡金属离子间将产生B-B/B'-B'/B-B'等多重磁关联,他们间的竞争将诱发丰富磁电性能。如果同时将高、低轨道d电子的过渡金属元素填入B位,例如3dB-5dB'的组合,由于同时具有强关联效应和强自旋轨道耦合,将诱发出多铁性、轨道有序、半金属性等诸多奇异的物理性质。常查看详情
- 广州生物院揭示米色脂肪细胞调控新机制2023/05/25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吴东海团队和香港中文大学惠晓艳团队合作在《科学进展》(AdvancedScience)上发表题为AndrogenReceptorisaNegativeRegulatorofPRDM16inBeigeAdipocyte的研究,揭示了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通过直接抑制米色脂肪激活的关键分子PRDM16的表达,负向调控米色脂肪细胞活性。肥胖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综合症(包括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危害巨大。近年来研究发现,成人体内的白查看详情
- 二叠纪末高温野火事件导致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崩溃2023/05/24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严重破坏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导致约81的海洋生物和89的陆地生物在短时间内灭绝。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晚古生代研究团队研究员张华、硕士研究生角升林和博士蔡垚峰,联合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通过高精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证实了二叠纪末存在大规模高温野火燃烧事件,为探索该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特提斯周缘强烈的酸性火山活动和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通过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而干旱和高温的气候条件使得野...查看详情
- 化学所等在图案化浸润性控制Leidenfrost液滴方面获进展2023/05/24Leidenfrost效应是流体研究领域的经典物理现象,即液滴在高温表面会呈现悬浮态。控制Leidenfrost液滴在冷却降温、摩擦减阻、微流控和功能材料图案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集中于通过固体表面构筑物理拓扑结构调控液滴,其调控程度有限,实现的液滴动态行为简单。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宋延林课题组近年来围绕图案化浸润性控制液滴行为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实现了液体复杂行为的操纵和精确图案化。近日,宋延林团队发现,制备图案化的浸润性表面能够实现“切割Leidenfrost效查看详情
- 空间中心等破解月球冷缩控制下的火山喷发之谜2023/05/24火山作用是月球最重要的地质活动之一。探索火山作用的过程和机制对阐释月球的演化历史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早期月球内部热膨胀导致上覆岩石圈受张力发生破裂,而裂隙为岩浆上涌喷发提供了通道,从而形成月表火山及火山地貌。相反,褶皱山脉则是内部冷却体积收缩引起或来自外部横向压力导致的岩石圈挤压变形,从而闭合岩浆通道,不易发生火山喷发。阿波罗月球探测以来,火山喷发与褶皱山脉的成因是月球科学研究的热点,至今依然存在较多争议和未解之谜,其中,压应力环境下的火山喷发机制是未解的谜团。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