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大等展示复杂系统随机建模的信息存储量子优势2023/05/30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利用量子技术在复杂系统随机建模中的信息存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教授李传锋、项国勇与合作者,使用单个量子比特的内存实现的量子模型可以获得比相同内存维度的任何经典模型更高的精度。该研究展示了量子技术在复杂系统非马尔科夫过程建模中的存储优势。5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Implementingquantumdimensionalityreductionfornon-Markovianstochasticsimulation为题,在线查看详情
- 上海药物所等发现肥胖的潜在治疗新靶点2023/05/30肝脏作为生物体脂代谢的中心枢纽,主要依赖于其所分泌的肝因子,实现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信号流通和调控反馈,尤其是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肝内脂代谢的调节机制与肝因子表达分泌调控尚未被完全阐明。葡萄糖醛酸C5异构酶GlucuronylC5-epimerase,Glce作为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糖链合成修饰的重要异构化酶,基因高度保守,但是否参与肥胖症的发生发展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5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侃团队/李佳团队联合复旦华山医院教授花荣团队查看详情
- 中国科大等实现超越海森堡极限精度的量子精密测量2023/05/2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精密测量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与香港大学合作,利用量子不确定因果序实现了超越海森堡极限精度的量子精密测量。5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xperimentalsuper-Heisenbergquantummetrologywithindefinitegateorder为题,发表在《自然-物理》上。量子精密测量致力于把量子力学原理运用到各种测量任务中以实现超过经典极限的测量精度。海森堡极限被认为是利用量子方法和资源所能达到的最终极限。国际上曾有一些工作称超查看详情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空间多组学技术2023/05/29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彭广敦课题组在《自然-方法》(Naturemethods)上,发表了题为Simultaneousprofilingofspatialgeneexpressionandchromatinaccessibilityduringmousebrain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MISAR-seq的空间多组学技术(Microfluidicindexing-basedspatialassayforATACandRNA-sequencing)。该技查看详情
- 古脊椎所等构建甘肃临夏盆地最新生物-磁性地层年代框架2023/05/29甘肃临夏盆地内含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是研究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的理想地区。同时,盆地还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化等信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团队最新研究将古生物学与地层年代学相结合,建立临夏盆地最新生物-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在新的年代框架下,哺乳动物演化与盆地构造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上。2017年至2021年,科研团队在富含化石的临夏盆地南部查看详情
- 新疆生地所荒漠河岸林植物多样性研究获进展2023/05/29荒漠河岸林作为干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资源库,是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分析荒漠河岸林植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可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亚宁团队基于生态位理论、地理信息系统(GIS)制图技术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等,以塔里木河重要支流喀什噶尔河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断流河道两岸荒漠河岸林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物生态位宽度在0.174~0.451之间,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