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纳米所等在基于纳米Nafion阵列的低Pt、高性能燃料电池研究方面获进展2023/06/01有序Nafion阵列因其在降低催化剂载量、提高燃料电池性能方面的巨大潜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序Nafion阵列的尺寸已经从最初的微米级减小到现在的亚微米级,纳米尺寸的有序Nafion阵列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有序Nafion阵列尺寸的减小能够带来三个方面的提升:高的阵列密度提供更多的质子传递通道,高的比表面积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催化层与扩散层更多的接触位点减小界面传递阻力。但是,纳米尺寸有序Nafion阵列较低的机械强度给其制备以及应用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图1)。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查看详情
- 饼干衣属中国特有种重现青藏高原2023/05/311913年至1916年,奥地利植物学家HeinrichHandel-Mazzetti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展了植物区系研究并采集了大量标本。期间采集了13000余号标本,包括约850余份地衣。这些标本大部分存放于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维也纳大学标本馆。1930年,AlexanderZahlbruckner研究了这些标本,并发表了81个新种。然而,这些物种自采集后百余年间,除了仅有的一号模式标本外,再无新的采集记录。这些物种在原产地是否还存在?分布状况如何?物种界定是否正确?……中国科查看详情
- 西北高原所揭示温度阈值驱动青藏高原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生物地理格局2023/05/31已有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存在阈值效应。当环境温度跨过阈值,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急剧下降。这种非线性响应增加了预测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暖响应的难度。然而,鲜有关于植物微生物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是否存在阈值效应的研究。植物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和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忽视微生物对植物的促进作用,将低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也是剖析这一问题的天然实验室。植物内生菌具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对同一物种的研究更有助于揭示植物微生物对温度升高的响...查看详情
- 天津工生所等在基于小分子传感器的放线菌高通量筛选方面获进展2023/05/31放线菌能生产种类繁多的次级代谢产物,而微生物发酵是人们获取这些天然产物的重要手段。对于某一目标产品,野生菌株的产量一般难以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需要经过长期的菌株驯化以提升产量。小分子生物传感器与液滴微流控的组合已被证明是放线菌菌株改造和高通量筛选的有效手段。然而,在菌株驯化过程中,目标产物的产量往往是阶段上升的,而多数生物传感器仅能在一定的操作范围内响应目标化合物,难以支持从野生菌株到工业菌株多阶段的长期驯化。因此,在不同的菌株改造阶段,需要不同性能参数的生物传感器相适配以实现高通量筛选...查看详情
- 半导体所研制出超高集成度光学卷积处理器2023/05/31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光电子课题组李明研究员-祝宁华院士团队研制出一款超高集成度光学卷积处理器。相关研究成果以Compactopticalconvolutionprocessingunitbasedonmultimodeinterference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23-38786-x)上。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受生物视觉神经系统启发而发展起来的人工神经网络。它由多层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查看详情
- 遗传发育所等在多倍体小麦形成与进化研究中获进展2023/05/31普通小麦的形成经历两次远缘杂交和自然加倍过程,染色体组分别为A组(乌拉尔图小麦)、B组(未知Sitopsis组物种)和D组(粗山羊草)。而作为六倍体小麦进化另一分支的茹科夫斯基小麦T.zhukovskyi(2n=6x=42;GGAuAuAmAm)是异源同源多倍体,其形成也经历两次杂交和加倍事件,乌拉尔图小麦和另一种尚未确定的山羊草属植物(基因组为GG)发生天然杂交,形成了野生的提莫非维小麦T.timopheevii(2n=4x=28;GGAuAu),再与一粒小麦T.monococcum(2n=2x=14;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