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与健康所等揭示体内诱导腺泡细胞转分化再生β细胞的关键因子2023/05/315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邵振研究组与同济大学李维达研究组合作,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hartingahigh-resolutionroadmapforregenerationofpancreaticβcellsbyinvivotransdifferentiationfromadultacinarcells的研究论文。该成果揭示了一系列影响体内诱导成年小鼠腺泡细胞转分化实现胰岛β细胞再生的关键因子。成年哺乳动物再生功能性细胞的查看详情
- 新疆理化所在微波辅助玄武岩矿石破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3/05/31岩体是油气资源开发、水利水电建设等工程中主要的施工对象,如何保证岩体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绿色地破碎是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微波辅助破岩技术凭借其穿透性强、环境友好等特点,在采矿和岩土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涉及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等问题,微波对岩石破碎机理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解释。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建立微波场下玄武岩加热的电磁-热-力学多物理场耦合模型,提出了微波破裂玄武岩矿石的应力-应变协同损伤过程,解释了微波加热过程中玄武岩矿石破裂的本质原因。研...查看详情
- 营养与健康所等研发空间转录组数据多模态可视化工具2023/05/305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等研究人员在《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MDB:aSpatialMultimodalDataBrowser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工作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空间多模态数据的交互可视化探索工具。通过对组织器官的原位基因表达信息分析,高分辨率空间转录组学极大地提升了科研人员对组织结构的理解,从而在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以及疾病研究等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随着空间转录组学为代表的空间多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空间多模态数据构建图谱以及疾病查看详情
- 我国科学家实现千公里无中继光纤量子密钥分发2023/05/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与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而且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5月2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上。量子密钥分发(QKD)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可以在用户间进行安全的密钥分发,结合&l查看详情
- 物理所解析金属钠和金属锂空气稳定性差异本质2023/05/30金属锂、金属钠等活性碱金属因具有较高比容量在高能量密度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金属锂/钠大规模可持续制造、运输和储存的关键在于其空气稳定性。然而,一个有趣且常见的现象是金属锂在干燥空气中稳定,而金属钠不稳定。对此现象的通常解释是钠比锂更容易失去电子,但是,具体的化学钝化机制尚不清楚。对该现象的理解有助于对初始电极固体电解质界面(SEI)、金属-气体电池中的气体交叉反应等复杂效应的正确解释,且能够对活性金属的可持续防腐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为解析锂和钠金属的空气稳定性差异,中国科学院物理...查看详情
- 南海海洋所在光学浅水水深反演研究方面获进展2023/05/30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唐世林团队在光学浅水水深反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实现了在无实测水深的情景下,融合激光雷达数据和多光谱遥感影像在礁区光学浅水反演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水深专题图。相关研究发表于《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汇刊》(IEEETransactionson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获取珊瑚礁海域的水深信息是遥感监测珊瑚礁底栖生物环境的重要步骤之一,珊瑚礁的地形复杂,零散分布和暗礁丛生使得礁区水深实测数据稀疏甚至空白。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卫星可以为近岸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