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岩土所在耐海水腐蚀新型高强注浆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3/05/19腐蚀性海水环境对地下工程锚固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出了重大挑战。其中,锚固结构腐蚀程度受注浆材料性能、腐蚀龄期、应力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注浆材料的抗腐蚀性是抗海水腐蚀的关键问题。为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基于铁铝酸盐水泥熟料、普通硅酸盐水泥、硬石膏和石灰石粉等材料的制备,研发了耐腐蚀新型高强注浆材料;采用不同盐浓度的人工海水溶液,开展了全浸泡方式的加速侵蚀试验。研究人员通过单轴压缩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热重分析试验、压汞试验等测试技术,系统研究了新型高强注浆材料的力学性能...查看详情
- 地球环境所等揭示生物炭添加对微生物胞外酶介导的土壤碳循环方面的影响2023/05/19生物炭改良是实现气候智能型和资源有效型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微生物介导的有机质分解过程对土壤碳循环过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仍缺乏生物炭添加下土壤关键胞外酶活性与土壤碳循环间的直接证据,而这些酶活性可能会调控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碳固存效应。为此,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研究人员研究了土壤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活性对生物炭添加的响应,以及这些响应对土壤长期碳固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使土壤中降解复杂酚类大分子的木质素酶活性提高了7.1,但使降解较简单多糖的纤维素酶活性降低了8.3。在不同的...查看详情
- 瘤内基因编辑增效ACT疗法研究获进展2023/05/18过继T细胞转移(adoptiveT-celltransfer,ACT)疗法是颇具前景的肿瘤免疫疗法,但对实体瘤效果欠佳,亟需通过学科交叉来发展针对实体瘤增效的新理念和新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炜团队与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平渊团队交叉合作,通过非侵入手段激活实体瘤的基因编辑,同时调控实体瘤物理和免疫微环境,显著提升了多种ACT疗法对实体瘤的疗效。相关研究成果以Non-InvasiveActivationofIntratumouralGeneEditingforImpr查看详情
- 东北地理所报道新一代全球红树林遥感制图成果2023/05/18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作为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红树林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如防风消浪、促淤造陆、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等;同时,红树林独特的根系为各种鱼类、鸟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和恢复关乎人类福祉。红树林与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SDGs)密切相关。精准的空间分布信息是评估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实施相应的保护策略的关键。目前已有10余套全球尺度红树林遥感数查看详情
- 中国科大实现硅基量子计算自旋量子比特的超快调控2023/05/18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等在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研究人员与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研究人员合作,在硅基锗量子点中实现了自旋量子比特操控速率的电场调控,以及自旋翻转速率超过1.2GHz的自旋量子比特超快操控,该速率是国际上半导体量子点体系中已报道的最高值。该工作对提升自旋量子比特的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fastandElectricallyTunableRabiFrequencyinaGermaniumHu查看详情
- 云母矿物风化和吸附协同调控放射性铯的环境行为研究获进展2023/05/18由于放射性铯(RCs)的半衰期长、放射毒性强、极易在食物链中传递和积累,环境系统中RCs的迁移、转化和循环等地球化学过程是放射性污染防控、核环境安全和核应急等领域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云母类矿物是控制RCs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RCs在云母类矿物表面的吸附过程和微观机制已较为清楚。但是,云母类矿物风化过程如何调控RCs的环境行为,RCs的吸附过程如何影响云母类矿物结构以及如何响应云母风化过程等问题尚不清楚。这些问题对环境系统中RCs的时空演化、迁移转化和环境风险的预测及评估造成了挑战。中国科学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