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大等实现微孔框架离子膜内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2023/05/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铜文/杨正金团队与合作者,针对离子膜普遍存在的“传导性-选择性”相互制约关系,提出了一类新型三嗪框架聚合物离子膜。基于刚性通道的限域效应和通道内的“离子配位”机制,这类膜材料展示出近无摩擦的离子传递,实现了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快充,且电池充放电电流密度达到500mA/cm2,是当前普遍报道值的5倍以上。4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三嗪框架聚合物膜内近无摩擦的离子传导》(Near-frictionlessiontransportwithint查看详情
- 古脊椎所发现4.38亿年前真盔甲鱼类新属种2023/05/16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山显任在研究员盖志琨、赵文金研究员的联合指导下,在《地质学报(英文版)》发表了封面文章,报道了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志留系下红层清水组中的真盔甲鱼类一新种——九江江夏鱼(Jiangxialepisjiujiangensis),这是继俊卿清水鱼和刺猬安吉鱼之后,在该地区志留纪下红层中发现的第三个真盔甲鱼类新属种。这一新发现丰富了科学家对志留纪早期真盔甲鱼类物种多样性的认知,为赣西北和鄂东南地区下红层之间的对比提供了直接化石证据,并印证了在查看详情
- 国家纳米中心在调控多元金属有机框架中双金属位点催化烯烃环氧化方面取得进展2023/05/16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唐智勇和李国栋团队在调控多元金属有机框架(MOF)中双金属位点空气气氛下催化烯烃选择性氧化制备环氧烷烃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odulatingChargesofDualSitesinMultivariateMetal–OrganicFrameworksforBoostingSelectiveAerobicEpoxidationofAlkenes为题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环查看详情
- 深海所在高浓度硫酸盐热液促进稀土元素输运和成矿作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3/05/16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周义明课题组在《地质学》(Geology)上发表了题为Hydrothermalsulfatesurgespromoterareearthelementstransportandmineraliza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对热液条件下典型硫酸盐矿物的溶解性开展了系统性对比研究,发现碱金属与硫酸根的耦合、高温高压条件是超富硫酸盐热液形成的有利条件。形成的超富硫酸盐热液可高效迁移稀土元素。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压力释放、温度降低,以及碱金属的丢失(碱交代等蚀变作用的发生查看详情
- 东北地理所在长期保存的干燥土壤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3/05/16土壤样品的长期保存方法一直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新鲜土壤的超低温冷冻保存被认为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的黄金标准,但其操作难度大、成本高,无法广泛应用。自然风干土壤通常被认为不适于土壤微生物研究,但却是长期保存土壤样品的普适性方法,并被广泛用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测定。然而,活性微生物是保存土壤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或功能鉴定研究的主要目标,干燥土壤和新鲜土壤中是否含有相同的活性微生物群尚属未知,如何准确鉴定两类土壤中的活性微生物群是一个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人员...查看详情
- “中国天眼”联合国际巨镜揭示快速射电暴的磁场反转2023/05/155月12日,《科学》(Science)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最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撰写了题为《一个重复快速射电暴周湍动环境中的磁场反转》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快速射电暴可能的双星起源。快速射电暴(FRB)是在无线电波段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但其物理起源未知,是天文学领域热点前沿之一,也是“中国天眼”的核心科学目标之一,富含科学机遇。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组织国际团队,利用美国绿岸望远镜和澳大利亚帕克斯望远镜对世界首例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