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光机所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散射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3/05/18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刘红林与香港理工大学教授赖溥祥课题组、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张大伟合作,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散射成像机理与应用边界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Thephysicaloriginandboundaryofscalableimagingthroughscatteringmedia:adeeplearning-basedexploration为题发表于《光子学研究》(PhotonicsResearch)。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种用于对目标进行重建、查看详情
- 深圳先进院提出针对微型仿鱼磁驱动机器人的复杂运动学习控制方法2023/05/18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徐升和研究员徐天添团队合作,提出了一套针对微型仿鱼磁驱动机器人的复杂运动学习控制方法,通过宽度学习网络训练获得了可控磁场变化与仿鱼机器人多种动作基元之间的关系规律,实现了仿鱼机器人的复杂运动,而且该方法无需复杂调参,并具有优异鲁棒稳定性,保障了运动过程不受外界扰动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ARobotMotionLearningMethodUsingBroadLearningSystemVerifiedbySmall-scaleFish-likeRobot为题发表在《I查看详情
- 科学家提出银河系旋臂形态新认识2023/05/17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烨团队与国家天文台合作提出关于银河系旋臂形态的新认识:银河系更像是一个普通多旋臂星系,由内部对称两旋臂和外部多条不规则旋臂组成,而非之前被广泛接受的四条旋臂均从内到外的特殊形态。相关研究成果以WhatDoesTheMilkyWayLookLike为题,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AstrophysicalJournal)上。宇宙中旋涡星系的形态主要分为宏象(granddesign)、多旋臂和絮状三种旋涡结构。在类银河系的多旋臂星系中,较为常见的是内部两旋臂和外部多旋查看详情
- 上海有机所在钯催化内烯烃的迁移双氧化反应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5/17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国生课题组发展了首例钯催化内烯烃的不对称迁移双氧化(ARD)反应,基于配体对反应动力学的调控,首次实现了内烯烃的高区域选择性官能团化反应;其中在吡啶-噁唑啉(Pyox)配体中吡啶C-6位上引入烷基基团是调控反应区域选择性的关键;该反应对于简单非活化的内烯烃和各种官能团取代的内烯烃均表现出优秀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为高效合成1n-手性二醇类化合物n>3提供了新方法。这些光学纯的手性醇不仅是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的精细化学品,同样也是天然产物,是医药和农查看详情
- 华南植物园发现土壤深度调控热带森林微生物残体碳对氮添加方式的响应2023/05/17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过程的关键驱动者,微生物残体作为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来源,在调控土壤碳循环过程对氮沉降的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已有研究认为氮沉降趋向于增加森林土壤中真菌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但多数是基于林下氮添加的模拟实验,而忽略了森林冠层对大气氮沉降的再分配过程及土壤深度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团队基于林冠和林下氮添加野外控制实验平台,研究了氮添加方式(林冠vs.林下)、氮添加水平(25kgNha-1yr-1vs.50kgNha-1yr-1)和土壤深度(表土vs.底土)对微生物残体碳查看详情
- 心理所揭示海马长轴编码多尺度目标距离2023/05/17高效的导航行为需要实时加工当前位置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以便选择最优路线到达目的地。想象一下地铁换乘情景:您不仅需要跟踪线路信息(比如到目的地之前需要换乘几次),而且需要知道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换乘前需要经过多少站)。导航过程需要对当前位置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进行多尺度(粗粒度-细粒度)表征,然而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神经振荡与学习记忆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亮团队前期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内嗅皮层theta振荡可以表征网格细胞活动特征,并且揭示了基于theta...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