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天院首创超高分辨率光学森林三维遥感新方法2023/05/15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的森林遥感团队,在利用超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立体观测数据提取森林三维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现有研究认为,光学多角度立体观测数据在林区不具备穿透能力,故在缺乏林下地形数据时,无法独立进行森林垂直结构参数的直接测量,特别是在浓密山地林区。本研究发现:分辨率优于0.2米的光学立体观测数据能够对单株树木的冠顶结构进行精细刻画;受树木异速生长方程启发,创建了“生长关系约束的林下地形逼近算法”(AGAR),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查看详情
- 化学所在可控双交联高强水凝胶领域取得进展2023/05/15水凝胶作为具有三维交联网络结构的新型高分子软材料,在生物医用、传感器和电学器件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目前水凝胶材料仍面临机械性能较差、结构和性能调控手段复杂等问题,不能有效满足复杂器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功能需求。双网络水凝胶由于其网络结构的选择灵活性和显著的增韧效果在构建高强韧功能化水凝胶的研究中备受关注,可逆物理交联网络的引入更是赋予了凝胶更丰富的特性,比如自修复性、刺激响应性、可加工性以及可循环使用等。这种物理交联网络的构建能够精确有效地调控凝胶的结构和性能,促进水凝胶材料在组织工程和...查看详情
- 科学家揭示线粒体翻译损伤通过激活线粒体UPR延长线虫寿命2023/05/15近日,《氧化还原生物学》(Redox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周小龙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畅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MitochondrialtranslationaldefectextendslifespaninC.elegansbyactivatingUPRmt。该工作鉴定了首例由一个编码基因,通过mRNA翻译重起始产生细胞质与线粒体两种苏氨酰-tRNA合成酶(ThrRS),揭示线粒体翻译缺陷通过激活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延长线虫寿命,查看详情
- 动物所等利用食蟹猴胚胎体外培养模型揭示灵长类早期神经胚发育特征2023/05/12出生缺陷影响健康。有数据显示,当前已知的出生缺陷病种超过8000种,其中神经管畸形是常见的一类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的发生与早期胚胎发育异常直接相关。因此,研究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探究发育机理,是揭示病理性胚胎发生机制,提升相关疾病诊疗效率,从根源上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前提。人早期胚胎发育起始于受精卵(胚胎期第0天;daypost-fertilization0;d.p.f.0)。受精卵经过数次卵裂形成囊胚,囊胚于d.p.f.7左右种植入母体子宫并进一步发育,于d.p.f.14启动原肠运动。原肠运动是早期胚胎发育过查看详情
- 航空遥感系统首次获取全球首套山地冰川多源遥感有效探测数据2023/05/12作为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民用P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科学论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武汉大学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八一冰川地区组织实施冰川透视航空与地面联合科学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开展基于航空平台的P/L/VHF三波段(P波段、L波段、甚高频段)雷达联合冰川探测实验。本次实验自3月20日启动,预计5月中旬结束。截至目前,已累计飞行11个架次,包括P/L波段层析成像和干涉成像飞行7个架查看详情
- 国家纳米中心碳纳米材料肠道微生物发酵过程分析研究获进展2023/05/12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在肠道微生物发酵人工合成碳纳米材料生成内源有机代谢产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ewcapacityofgutmicrobiota:fermentationofengineeredinorganiccarbonnanomaterialsintoendogenousorganicmetabolites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肠道微生物是纳米材料进入肠道后的首要作用靶器官。作为人体最隐秘的“器官”,肠道微生查看详情